第32章(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雅林等到晚上十点钟还不见刚平回来,就对筱笙说:“筱笙,我不能等了,明天还得上班呢,是天不给我解释的机会,我认命了。你能帮我解释清楚就最好,不能也就这样了。”雅林是在街头打的走的,50块钱的的士费,在当时来说是非常贵的了。筱笙送她上了的士,又目送着她远离。街头的霓虹和汽车的尾灯在街道尽头交汇,又织出一圈红晕,模糊得没有边际。筱笙想,大概远方就是这样的吧,让你无法看透,也无从把握,比如刚平和雅林还能重归于好吗?别说远方,就是明天,一觉醒来,也不知是否有叫人瞠目结舌或手足无措的事在等着他们,比如刚平这次外出采访顺利吗?为什么还不回来?明天领导找他怎么办?

筱笙的担心并不多余,刚平这次采访,真的有惊心动魄的故事。

刚平通过乡政府工作人员,联系上了清香。她十**岁模样,脸色红润,别人说话时他喜欢扑闪着明亮的大眼睛、露出洁白的牙齿,一阵憨笑,极易让人想到“明眸皓齿”这一成语来,是个很清纯很俊俏的村姑。

刚平要跟她去她上班的地方。路上,清香介绍说,我做衣的地方在祠堂里,那里过去是用来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刚平拼命点头,得意地说:“是的是的,这我知道,我在新闻报道里写了:过去搞封建迷信的地方,如今在书记乡长的英明领导下,搞经济建设、惠民工程,让农民也办起了厂,有机位一百二十个,设计师、车工共一百五十余名,不但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给乡里的财政做了贡献……”

刚平边走边背他的报道,清香不时地拿眼瞅瞅刚平。刚平更加得意了,继续背道:“工人以本地女工为主,每天工作时间八个小时左右,做完工还能回家做家务,工资待遇在本地来说相当不错,基本上都能拿到六七百元一个月。据一个叫清香的女工说……”

清香终于忍不住喊起来:“许记者你念我的名字干什么呀!”

“我给你们厂写的新闻报道呢!我都差不多能背下来了!”

清香嘻嘻地笑了几声,说:“你有没搞错,我以为说说就行,你还真要写呀?上次是我们乡里的干部安排我打电话给你们的,说打了这个电话,肯定给我工做,可是,我也没跟你讲那么多呀!你那一百多个机位,一百多个女工是谁告诉你的?”

“是你们书记和乡长亲口介绍的,工资比我们还高啊!是不是我掌握的情况比你还多?这就是记者不一样的地方嘛,没有什么的。”

清香拍着手笑了起来:“你要笑死我了,记者确实不一样……就到了,你进祠堂自己看看吧!”

祠堂虽没楼层,但有三层楼房高,青砖绿瓦,画檐雕栋,地有裂陷,墙有青苔,颇见雄伟与古朴,是过去的大户人家居住的。进去一看,傻眼了,只有六台缝纫机,在空旷的祠堂里,踩出的声音跟一群绿头苍蝇的叫声相似。五个女工一边踩车,一边说笑。一个胖女人说:“发货的那个死老头又给我发大号的料子,又没比做一件小号的更多钱,死老头子。”旁边一个女人说:“肥嫂,没那么大能有那么长吗?没那么长你能过瘾吗?瞧你那肚皮厚得,短了挨你的边都挨不到!”女工们都仰头大笑。只有一个年纪小点的女工低着头,窃窃地笑。见了清香和刚平,她们才停下来,接着又发出一阵绿头苍蝇似的翁翁声。

刚平用方言问她们:“这里还招工吗?”其中一个女工抬起头说:“不招,应该不招了吧。”其他女工听见了,也停下来。刚才那个肥嫂说:“清香,是你带来寻工的啊?我还以为又是老板派来监工的呢,这里还招什么工,我们的老板自己都是打工的,他外面打工的那个厂赶货,他就帮外面的老板带了些货回家来,找几个缝纫师傅给他加工。”另一个接着说:“哎,平常我们都是在自己家里或者自己开的缝纫店里给他加工的,前几天才让我们搬缝纫机到这里来加工,每人可以多发五块钱,唉,能多攒五块钱也好。”还有人说:“干了这几天,全部的衣料就算加工完了,你年纪轻轻的,又是男的,还是趁早出外面闯去吧。”清香说:“他哪是来寻工的,他是大报的记者,没想到他会对做衣服这么感兴趣。”

刚平早就听懵了,他问:“你们乡不是利用上面拨的扶贫款,开办了制衣厂吗?就这个?”她们又七嘴八舌地说,哪有什么制衣厂,我们制衣往哪卖去?又有人说,怪不得我爸说有扶贫款被干部吃掉了呢,都有人反映这事了,但反映也没用,没人管。刚平想起来了,前些日子有人打电话来民生热线,反映干部侵吞扶贫款,莫非和她们讲的是同一件事?刚平觉得这是了解真相的好机会,他在大脑里搜寻着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好趁机一一核实。刚平又想到一个问题,他问:“据说有个叫郑小东的农民,家庭贫困,后来书记出面给他贷款,还资助了他三千元现金,给小东买了辆小四轮,现在已脱贫致富了。是书记亲自告诉我的,是真的吗?”有个女人笑了起来,然后又止住笑,生气地骂道:“去死吧,小东买车时还问我家借了钱,我嫁女儿的钱都借给他了,真放******狗屁!”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