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代嫁(二)(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话说王二呆拿着钱出了门。

离村三、四里路的地方,有一条小河沟。河沟上架了一根粗木头当桥供人们来回过。

王二呆来到独木桥前,正好有一个人要过桥。这个人可能有些发怵,自言自语地说:“双桥好过,独木难行。”

这话被王二呆听见了,他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文雅。便凑过去傻呵呵地说道:“把你刚才说的那句话教给我,我给你一吊钱。”

过桥人看了看王二呆,发现有些呆傻,手里还真拿着钱。就教会了他,得了一吊钱。

离独木桥不远的小河沟旁,有一老一少正在砸冰捞鱼。王二呆觉得新奇,就凑过去看。

砸冰老者见有人来观看,感慨地说:“清清的水,一条小鱼儿也没有。”

王二呆听见了,认为这话也很文雅,对老者说:“你再说一遍,教会了我,我给你一吊钱。”

砸鱼老者回头见是个智障者,笑了笑,就连着说了几遍。王二呆学会了,给了老者一吊钱。

离开老者以后,王二呆又往前走。当走到一个小村庄时,见一个人正在喂猪。猪食倒进猪食槽后,猪不吃,仰着脑袋冲着主人“哼哼”地叫。喂猪人厉声喝道:“有食儿不吃,瞎哼哼。”

王二呆听到了,认为这句话也不错,给了喂猪人一吊钱,让人家教会了他。

又往前走,来到一片树林子旁边。树林子里各种鸟儿“唧唧啾啾”叫个不停,十分热闹。

这时,一只老鹰扎进树林,所有的鸟儿都不叫了。树林旁站着一个人说:“一鸟进林,百鸟压音。”

王二呆听见了,又凑过去,花了一吊钱学会了这句话。

眼前出现了一条小路,是通向傻小子村的。王二呆便顺着小路往回走。

走着走着,遇见一个拾粪的老头。老头要拾一摊粪,一个母狗凑在粪前要抢着吃,狗冲着老头呲牙咧嘴地直叫唤。老头说:“老母狗你敢呲牙,呲牙我给你一粪叉。”

王二呆听见了,又赶过去,花了一吊钱学会了这句话。

学了五句话,五吊钱也花光了。王二呆觉得肚子有些饿,就回家了。

夜里倒没事,亓晓婷给王二呆念了个超长瞌睡咒,王二呆一觉睡到大天明。

亓晓婷可就忙开了。

原来,这里有这么一个风俗:新媳妇过门第三天回门。在回门之前,要做一条裤子、一件袄、一顶帽子。还有一个顺口溜说明此事:

做好一条裤子,预示日子过的富裕;再做一件袄,说明日子过得好;做完一顶帽,小日子过得一定火爆。而且还得从下往上做,叫做“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媳妇头一天进门,拜天地、入洞房,宴请亲戚朋友,动不了针;第三天一早回门。真正做活的时间,也只有第二天一天时间。

一般的新媳妇都做不完这三样活。也有手儿特别快的,做完活,按顺序叠好:把裤子放在下边,袄放在中间,帽子盖在袄上,回门前交给婆婆。这叫“盖了帽”了。

这个新媳妇就被誉为“巧媳妇”,受到家里人和邻居们的称赞。

所以,能以做完帽子又是每一个新媳妇的愿望。

亓晓婷也遵了乡俗,从婆婆手里接过三块布料,信心百倍地做起来。

别看只有一天时间,也单纯不了,时不时来一拨看新媳妇的,亓晓婷只得撂下手里活计,陪着人们说话。

所以,能以做好这三件的却寥寥无几。也就成了新媳妇们众心所向努力争取的殊荣。

王二呆的嫂子张焕巧,很是要强。结婚时,一心想做成三件活儿,落个“盖了帽”的巧媳妇,把自己的名字与名誉联合在一起。

怎奈手不争气,紧赶慢赶,帽子只做了一半儿,天就大亮了,只好把没完成的活儿交给婆婆,落了个终生遗憾。

张焕巧见傻小叔子娶了个比自己漂亮的媳妇,已是产生嫉妒之心。心中暗想:要是在针线上也压着自己一头,做完了三件活儿,自己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就得动摇动摇!说什么也不能让新媳妇把三件做完了。

吃过早饭以后,张焕巧抱着两岁的儿子,还叫了个作伴儿的叔伯妯娌,一块儿来找亓晓婷说话。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