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任强讲故事(三)(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任强继续说道:“李嵩听完,笑笑说:‘照这么说,宅院像个方口,人在里头住着,‘口’中有人,岂不成了‘囚’字,更不吉利了。难道为了图吉利让人住到院子外面去么?’

“老者见此话有理,也没再干涉。

“小树一天天长大。李嵩有空就浇水施肥,整枝打杈,不几年,就窜过了房顶,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榆树。

“后来,李嵩坐了大官,成了村里的显贵。人们说,这都是李嵩庭院里那棵大榆树招来了风水。自此以后,棘津州的人也都在庭院里种起树来。

“李嵩为官清正廉明。每到一处,首先免除繁捐苛税,还常常拿出自己的私资救济穷人。

“有人见他施舍慷慨,就劝他说:‘穷无根,富无苗,穷富的区别全在财产的占有上。你把钱财全施舍出去,你自己也就成了穷人了。

“‘何况,天下的穷人遍地有,你一个人能救济几个?倒不如趁年轻为儿孙后代多积些钱财,以免他们日后受穷。’

“李嵩笑笑说:‘大丈夫处世,上能孝敬父母,下能养育儿女,也就算尽到了责任。至于以后,儿孙自有儿孙们的活法。

“‘我身为朝廷命官,就应为黎民百姓做一些实事,近能治穷致富,远能安邦定国。才能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为了明志,李嵩在居室内提了两句词悬挂在墙上:

“儿孙比我强,要钱为何用!儿孙不如我,要钱为何用!

“后人感其明德,特为这两句词刻了一通碑,以示后人。

“相传,此碑立于丁家庄村东北角李嵩的墓地上,毁于何年,就无从考证了。”

“完了?”见任强不再言语,娇娜问道。

“完了!”任强回答。

“啊,做了那么大的官儿,才两个小故事呀,”娇娜不无惋惜地说:“而且都不动听,比起单讷的差远了!”

任强:“怎样才算动听呢?”

娇娜:“最起码得让听的人提心吊胆吧!就像单讷的故事,你一说屋里进了小金人,我的脑神经一下蹦了起来,你不让我听都难。这个呢,软绵绵的,不带劲!”

亓晓婷解释道:“娇娜,这是咱棘津州的人物传说,而且现在他们都成了神仙,你要站在棘津州人的角度上,就感到有吸引力了。”

娇娜白了亓晓婷一眼:“听故事还论角度?动听就是动听,不动听就是不动听,你不要往你们棘津州人的脸上抹金粉了!”

“你……你……”

亓晓婷被噎,说不是不说不是,气的“你……你……”了半天,也没说出一句话来。

“好了,好了,这个算我白说,我再给你说个有人命案的故事,保证你喜欢听,行不?”任强和事老地对娇娜说。

“这还差不多!”娇娜白了亓晓婷一眼,又问了一句:“是不是还是棘津州的神仙们的?”

“那当然了!”龙一从中撮合道:“讲棘津州神仙们的传说,不仅仅是讲故事,待你准九婶娘写下来了,还有化解石板地的作用。

“你既听了故事,石板地也得到了化解,一举两得的事,你说,任强能不给你讲棘津州人的故事吗?”

“要是这样,那就讲吧!”娇娜有些服气地说。

任强:“好吧,我再说一个步翰林的传说故事。”说着望了亓晓婷一眼,示意她注意听,事后好做整理。

任强讲道:

“步翰林,名际桐,字唐封。棘津州大金村人。清道光已丑进士,授翰林院当国史纂修官。后任江南道、浙江道、河南道监察御史、山西平阳知府、河南彰卫怀道等职。

“步翰林在民众中很有威望,他本人也很重乡情。他的流传故事很多,今天我就给你讲两个有命案的故事,一个叫《殴逐民工解乡危》,一个叫《巧点村名息命案》

“先讲第一个:《殴逐民工解乡危》:

“传说,步翰林在任河南彰卫怀道期间,奉旨治理大运河。

“那时规定,各县的河段工程都一包到底,多少年后,哪县的河段工程决了堤,哪县负全部责任。

“工程分好后,步翰林沿河堤视察。当走到棘津州工程段时,见离河堤不远的道口上立着一通很高的碑,上书‘一碑砸三县’五个大字。

“步翰林不解其意,便问当地官吏。当地官吏说,听老人们讲,此碑是一个疯癫和尚用自己化来的银子立的。究竟立于何朝何代,就不知道了。

“步翰林甚觉蹊跷,便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