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拜堂成亲(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飞毛腿在空间里负责给小铜锣要,李洪、东生、李黑儿,负责往外端,见哪一张桌子上少了什么,就赶紧添足,一点儿空档也不出。

昨天晚上,人们就吃出了空间食品与市场上的差异,说:“亓家买的水果味道纯正,比街上的好吃的多;饭菜也香,所有蔬菜,菜性都很浓,什么菜什么味道,吃到嘴里,越嚼越香。”

有听说开的是走席,进门就有饭吃,什么时候吃都行,很多人都没吃早饭就过来了,想忙完了事就坐下来吃饭。

其实根本就无事可做,不去迎亲,不接待新亲,不设账房,进门就是两个字:“吃!”、“看!”

人们坐在桌子旁,一边吃,一边说笑,吃饱了的,见有人来,主动让出位置,抓把开心果,或是松子什么的,坐到一边的闲凳子上去嗑。口干了,拿串葡萄,或是块西瓜、梨,润润嗓。

饭菜也下去的不慢,尤其是凉拌菜,只要吃上一口,就放不下筷子,吃的肚子滚圆了,还有好多样没尝过来。只好每样夹一筷子,尝尝味道。

还没有尝遍,肚里的已经顶着了嗓子眼儿。只好作罢,抚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坐到一边去。

半上午的时候,董仲舒、毛鹏、白尚书、张翰林、单讷、李嵩、步翰林、张状元、飞毛腿兔子五等,陆陆续续的来了。

亓晓婷把他们让进空间,与龙一见过面,叙过礼,约好中午来吃饭,便到自己的家乡视察去了。

原来,他们虽然成了神仙,也不能随便下界。过去的几次行动,都是在边仙姑的组织下进行的,大家一块儿来,一块儿走。

边仙姑是修炼成神,又与紫霄宫有联系,便成了棘津州众神们的统领,谁要下凡,必须有她批准。

所以,亓晓婷叫飞毛腿、东生、李黑儿,也是通过边仙姑,请诸神也通过边仙姑代传,经边仙姑允许。

今天的时间是一整天,而且可以单独来单独往,众神们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自是不会错过,都愿意到自己的家乡去看看,了解一下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活的怎样。

他们行动如何,这里略过不提。

纵横大神是与龙王敖广、娇娜、金莲一块儿来的。

由于龙一是过世之龙,敖广没有通知龙族,只带了知情的娇娜和金莲。

娇娜一出现,就被一个人认出来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半年前娇娜印《燕王扫北与永乐迁民的传说》的那个复印门市的店主。这个人是亓晓婷的邻居,今天也来参加亓晓婷的婚礼。

店主一见娇娜,上去拽住袖子说:“我可找到你了,你给我的银子我还给你放着哩,今天你拿钱来了没有?拿来了你就换回去。”

娇娜早把这事忘到耳朵后头去了,不由一怔:“什么银子?”

店主见状,心想:果然神经有问题,这么大的事都忘了!便解释道:

“多半年钱,你在我的复印门市印资料,哦,是《燕王扫北与永乐迁民的传说》,你给了我一个十两的大元宝,我还没找你钱,你拿着资料就走了。这事我一直惦记着,到处打听你打听不着,原来你与亓朝阳家是亲戚呀!”

娇娜闻听恍然大悟,忙说:“噢,是有这么回事。我还让你帮我宣传了呢,你宣传了没有?”

店主脸上堆上笑:“宣传了。我印了好多份儿,凡来我店里印资料的,我就给他一份儿。

“还别说,自从宣传了你的《燕王扫北与永乐迁民的传说》以后,人们为了要份儿传说故事,来我店印资料的一下多了起来。我的买卖也兴盛起来了。十二分感谢你对我店的帮助。”

娇娜一翻白眼儿:“这不得了,那银子就是给你的酬劳费呀!”

店主:“我已经收益不浅,哪能还要你这么多银子!你要带钱来了,就给我一百块,把你的银元宝换回去,这样我心里还踏实。”

其实娇娜依然没有人民币,店主这样做,她认为人家不要银子只要钱,给她算后账来了。气得一跺脚,说:“别处里用银子都可以,怎么你就不行呢?想要钱,你给我九婶娘要去吧!”

“你九婶娘是谁?”店主疑惑地问。

娇娜:“就是今天的新娘子!”店主心道:看来这孩子脑子确实有问题。既然她是亓晓婷的婆家人,我还是给亓晓婷说一声儿,别落个欺负傻子的恶名。

店主把前因后果对亓晓婷一说,亓晓婷笑道:“她既然给你,你就收着。她家里有的是钱,这个小姑娘有时好故弄玄虚,以奇特的形式让人帮她办事。

“据我看,她撂银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帮她宣传《燕王扫北与永乐迁民的传说》,你这样做了,收下银子当之无愧。”

店主:“这也太多了吧?!”

亓晓婷含笑道:“你要觉得不落意,就按她的要求,多印一些《燕王扫北与永乐迁民的传说》,经常给她宣传宣传,也就行了。”

店主不解:“宣传这个对她有什么好处呢?都老掉牙的故事了!”

亓晓婷:“我也说不很清楚。她愿意这么做,对你来说也方便,各得其所,各寻其乐吧!”

………………

虽然一切从简,必要的礼节还是要的。

大凡新媳妇进婆家门时,都是在轿前(或车前)放一个大发糕,新媳妇在伴娘的搀扶下,首先站在一个预先放在轿前的小板凳上,然后再迈过放在小板凳前的大发糕。

发糕是用小麦粉发酵以后做成的。其方法也很简单:擀一张圆饼排一层枣,越往上越小,直至摞出一个尖来,然后上锅蒸熟。

新媳妇从上面迈过去,预示着今后的日子一步一层楼。又因做发糕的面是发酵过的,又取其“发家”的意思。

迈过发糕以后,新媳妇的裙子还不能放下来。在院子的北端,也就是北房屋门的前边,还有一个闪着火苗的火盆,要新媳妇从上面迈过。

这是当地的一个风俗,新媳妇未进屋门先迈火盆,以此来预示今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再与刚一下轿迈发糕连起来,这样就有了“新媳妇进了门,小日子兴旺发达,越过越好”的含义。

亓晓婷是女娶男,也就省去了坐轿或坐车这一说。但发糕和火盆是一定要迈的。有人便别出心裁,让亓晓婷在盖上红盖头以后,由两个伴娘搀扶着从屋里走出来时,完成迈发糕和迈火盆这两个过程。

红盖头是必须要顶的。这也是风俗约定:新媳妇在上拜以前,是不能见任何人的。因为女人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忌讳特别多。

尤其忌讳属性与自己相克的人。新婚之喜,来庆贺的、看新娘子的人特别多,哪里避讳得过来?新娘子自己一顶红盖头遮住眼,什么也见不到了。

所以,红盖头要一直顶到上拜。上完拜,进入洞房,再由新郎用戒尺把红盖头挑下来。这之后,再见什么人也不怕了。

要不怎么说封建社会的婚姻是“等到入了洞房,挑下盖头,”新郎新娘才知道对方长什么模样呢!

亓晓婷和龙一,都身穿大红喜服,亓晓婷头顶红盖头,静静地坐在母亲的房间里;

龙一十字披红,胸前一朵大红花,一会儿在空间里招待诸神,一会儿出来与人们见见面,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就这样,给人的印象还是新女婿害羞,躲到铁皮房里不出来。

天近中午的时候,人们来的差不多了。主婚人各屋里招呼着“上拜”集合人。

亓晓婷头顶红盖头,由两个伴娘搀扶着,款款地来到屋外天地底下。

龙一也被人引到,与亓晓婷并肩站着。

在北房门左手天地前面,铺着一块红毡。亓晓婷被安排在左边,龙一被安排在右边。

主婚司仪喊道:“一拜天地!”

二人转过身,冲着天庭磕了三个响头。在人们看来,这只是仪式,而他们两人是真情实意地在感谢玉帝赐婚,感谢天庭诸神的帮忙。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