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棘津国(四)(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当这股风气愈刮愈烈的时候,官位就成了钱的代名词,谁想竞争,先掂掂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至于才能、本事、经验,统统扔到一边。

凡是用钱作祟当上官的,腹中空埋怨任务太重;当不上的,英雄无用武之地。哪一个心里也不平衡。

拿钱买东西,货好货赖,价格贵贱,秤头高低,都是引起争执的导、火、索。

等等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优胜劣汰永远是大自然的规律,也存在人类之间。只可惜人们被金钱迷住了双眼,一切都向“钱”看,让金钱左右人们的思维,空造出一些不平衡,压抑着人们日渐脆弱的神经。

棘津国里就没有这诸多的不平衡。因为不动钱财,一张积分卡走遍全国,相伴一生。谁也要不走,想送也送不出。彻底打消了人们对财产的占有欲。

因为没有贫富,也就没有占有,更没有贪官污吏这一说。大家都心平气和,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友好氛围,乐在其中。

在棘津国,大家都觉得自己很幸福。就像进了佛龛一样,一日三餐,住房穿衣,要什么有什么,一点儿也不用自己操心。

最显著也最令人满意的,就是轻松自在。无论吃饭、睡觉、穿衣、出门,一切一切,都轻松地无以复加,日子甜蜜滋润地就像泡在蜜罐里一个样。浑身的细胞里仿佛都鼓满春风,每时每刻都有股要拼搏的欲望。

幸福的生活并没有让人们陶醉,国民都一颗感恩心。都认为自己的美好生活是国长、国母所赐,一旦破坏,就会像肥皂泡一样永久消失。

为了让幸福生活健康长久,国家欣欣向荣,每个人都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自己的国家。不让她受到任何伤害。

有了这种向心力的凝聚,全国人团结的像一个人似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互相监督,别说是破坏作用,就是有谁不肯出力,都会受到公众的唾弃,为全城人所不齿。

农田建设

棘津国土地一律归国有,集体耕种。村民们都集中到居民小区里居住。

在两个居民区之间,是十公里广袤的农田。为了管理方便,中间建了两个农场。每个居民区负责一个。

农场里建有与居民区一样的楼房,有同样地食堂、洗衣店、商店、娱乐场所。职工们在这里,和在居民区的生活一个样。

田地耕作、收获和运输,一律用机器。

为了灌溉方便,人们在农田里纵横交错地挖了很多小河沟。所有河沟都能灌进清凉江水或者溹泸河水。农场根据作物需要,想什么时间灌溉,就什么时间灌溉。没有缺水这一说。

农场的作物一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更谈不上污染。是名副其实的三无绿色植物。

农场职工是由服役期的年轻人轮流到这里进行劳动锻炼。

每个农场男女成员固定二百人,由经验丰富的贡献期男女各一人分别担任农场场长和副厂长。

农场里的每一个成员,头一年是学徒工,第二年是师傅。

每个农场每年有一百人返回新城,他们都是在农场住满两年的。空出来的名额再由从居民区来的另一百人填补。

这些新来者一开始什么也不会,故要当一年学徒工。从已在这儿住过一年因而较熟悉耕作的人那里接受训练.。

因为农作物一年一个周期,一年下来,新手也就成了熟手,转过年来就可当师傅训练另一批新来的人。

周而复始,这样,农场里就不会发生技术断链问题。

虽然农业人员的更换是常规,以免有人在不愿意情况下,被迫长期一直从事颇为艰苦的农田劳作。

然而,许多人对农业有天然的爱好,他们可申请多住几年。居委会鼓励熟手连住,一经申请,没有批不下来的。

农场一般都是单一种植。种粮食作物的光种粮食作物,种经济作物的光种经济作物,种果树的光种果树。

分层马连草和树林,都是大面积种植,且管理简单,只在离居民区近的边沿设一个管理处。人员分配和一般农场相同。

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农场,都在住宅楼附近种上一定亩数菜地,即为了方便管理,也为居民区提供充足的蔬菜。

种果树的林场,他们就在果树林里喂养禽类如鸡、鸭、鹅。让这些禽类啄食果林里的绿草、小虫,产蛋,拉粪。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