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第86章(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86章小规模点映是什么鬼?

接下来的宣传中, 斯蒂文导演继续带领着大家,来回奔波在大大小小的漫展中。

然而, 不同于圣地亚哥动漫展那样的大规模, 其它各地的漫展目前发展得还不算好, 多数展厅可能只有不到两百人, 但剧组依然尽可能地把‘这是一部真人漫改电影’的信息宣传出去,让所有的漫迷们知道。

与此同时,布兰德利用自己电影执行制作公司的副总裁身份, 在华纳内部也做出了一些积极的运作。比如, 他成功说服了华纳的管理层,将本来打算拨给宣传部,关于《蝙蝠侠:红头罩之下》的微薄宣传费用都要了出来, 由剧组自行支配。

随后, 他将这笔钱,全部投入了新媒体和网络病毒式营销之中, 继续对外打造真实的哥谭。

大约九月初的时候,他还专门雇佣了一些群众演员,时不时就上街去游/行。

这些被雇佣的人, 会举着‘蝙蝠侠,请干掉红头罩’的牌子,在街道上耀武扬威地走来走去。

如果有人问起是怎么回事?

他们会特别有表演欲/望地纷纷上前,可能还会不小心露出一些狰狞的纹身(也许是纹身贴纸, 谁知道呢)后, 你一言我一语地义愤填膺控诉着:“红头罩那个混蛋, 这几个晚上都在哥谭大肆杀戮!他像个暴君,害得我都不能半夜去偷东西/拦路抢劫/贩毒了(这个时候,没看过漫画的路人可能已经开始尴尬地后退,试图离这群‘坏人’远一点儿了)。所以,蝙蝠侠到底干什么去了?他不是号称哥谭的守护者吗?该死的!快点儿出来管管。”

群众演员们发挥地太好了。

没看过漫画,不小心当真的路人会慌里慌张地赶紧跑掉;剩下没跑掉的人,则会战战兢兢地问:“你们为什么不报警?”

至于看过漫画的人,也会在瞬间被激起兴趣,围着他们详细地询问事情发生始末。

这时候,那些群众演员就会热情地发报纸给他们,那是一张写着“红头罩和蝙蝠侠11月决战哥谭”的《哥谭日报》。

在各大地铁和公交站等交通枢纽的地方,也开始有人不断发放这份名叫《哥谭日报》的报纸。

因为是免费,大部分人经过的时候,都会随手接过,用来包刚买的烫手热狗,或者,在地铁里和巴士公交上顺手翻看。

但当他们看到[谁应该为港/口/大/爆/炸负责,蝙蝠侠?or红头罩?]这样的离奇标题时……

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反复揉揉眼睛,几乎以为自己早上还没睡醒。

可再次定睛一看:咦?真的没看错?

除此以外,一些书店和咖啡店的书架上,也开始出现了《哥谭日报》的身影。

并且,还会搭配如《哥谭旅游指南》、《夜色下的哥谭》和《米国不可不去的城市——哥谭》这样类型的书籍。

如果是外国人,还是没看过漫画的外国游客,很可能会被忽悠地找不到北,兴冲冲地跑到旅行社去报名说:“麻烦,请给我来一份哥谭一日游套餐。”

旅行社:??盆友,你仿佛活在梦里!

太真实了!

一切的一切都太真实了。

到了晚上的时候,芝加哥城市的上空,居然在某天突兀地点亮了巨大的蝙蝠灯。

无数看到这一幕的漫迷,都有一种次元墙被打破的激动和茫然。

他们不约而同地仰望天空,一边望着巨大的蝙蝠灯,一边遥想着黑暗骑士骑着蝙蝠摩托那风驰电掣的身影,或者他正蹲在滴水兽雕像上,从高处俯瞰整个哥谭。

漫画中的人物,在这一刻彻底地脱离了纸面,从二次元降临到了现实空间。

他们仿佛就生活在大家的周围,并且就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过这么密集又连续不断地反复宣传。

很多米国人其实已经猜到剧组的企图。

可他们依然像是过圣诞节一样开心。

每一次认真的营销,都像是漫画发布的新周边物料,只要出现一次,就能迎来漫迷们的一阵欢呼。

可见,对于绝大多数看着漫画长大的人来说,漫画人物真人化电影,实在让他们好奇又期待。

蝙蝠侠这个英雄角色,本来就已经是米国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了。

现在,他又一次用一种更深刻、更生动、更活力,也更形象和具体的模式,闪亮登场了!

一夜之间。

米国好像真的多了一个叫哥谭的城市,而那所城市中,有蝙蝠侠,有红头罩!

所有人自发地帮助剧组营销。

他们对着不知道的人,都是一脸信誓旦旦地说:“蝙蝠侠就在哥谭里,他最近想去收拾那个四处惹事生非的红头罩。我认为,他应该会赢的,他总是能赢。”

“这实在太有趣了。”

本来是抱着孤注一掷,以及不得罪导演念头才来参加宣传的部分演员们,也被这些接二连三的营销创意所彻底折服:“简直像是做梦一样,好像全米国人民都变成了我们的水军。”

他们不禁哈哈大笑着,还谈论到了某个不屈不挠想要寻找哥谭蝙蝠侠,最后,却被旅行社忽悠到芝加哥旅行的外国人。

“导游说那是哥谭,其实也不算骗人了。”

他们认真地分析说:“我们确实是在芝加哥拍的蝙蝠侠,还承诺了芝加哥市政府,以后都让蝙蝠侠成为那个城市的代表性超级英雄。”

这个时候,他们完全放松心情,愉悦地闲聊着。

也许,他们的内心里,已经开始有了一种强烈的预感,一种关于‘这部电影没准真能大爆’的强烈预感。

在《蝙蝠侠:红头罩之下》竭尽所能地行动和宣传时……

华纳也在为他们本年度主推的电影,那部所谓的巨作《阿道弗斯传》而努力宣传着。

阿道弗斯是上个世纪的一位很出名企业家。

他出身贫苦,却勤劳肯干,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崛起,通过零售业慢慢积累财富,中间还有一些跌宕起伏的商业争斗,最终获得了成功。

可以说,他的一生,其实就是一段标准的美国梦式的人生传奇。

所以,华纳买下版权,并精心打造,认为这部影片的内容,十分符合人民的审美和生活追求。

他们将全部的资源都投在这部电影上,花大价钱买了电视台的广告黄金时段,开始连续不断地滚动播放这部电影的预告片,又让演员们积极地去参加节目。

同时,他们还专门召开什么媒体发布会,向大众介绍有这么一个好看的电影,花钱雇佣一些记者,替他们夸赞这部电影,演员超常发挥,编剧让人惊叹,导演XX的水平有显著提升……

这才是华纳的亲儿子!

相比较之下,《蝙蝠侠:红头罩之下》简直像是后妈养的。

但此时,斯蒂文导演完全不屑华纳给的那些资源了。

他认为,目前电影的宣传形式,远远比那个什么《阿道弗斯传》要有新意,也有用得多。

这一天,布兰德组建的营销团队(事情越来越多。他自己渐渐忙不过来了)在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在一次的每周集体例会上,又提出了一个炒热度的营销建议:“很多粉丝喜欢看蝙蝠侠和杰森在一起,尤其是漫画圈子。据我所知,看完预告片后,网络上已经开始逐渐有Brujay的CP粉出现。所以,西萨尔和肖恩现在应该多一些互动。比如,在社交网络互相关注,偶尔打个招呼,或者在现实生活中一起逛街,我们雇佣记者拍几张照片,再写一些两个人关系很好的稿子……”

布兰德气得差点儿拍桌而起:“休想!”

他瞪着眼睛,在心中发誓‘绝对不能让西萨尔那个骗子,染指自己的钻石矿’。

但无奈的是,他当初组建营销团队的时候,采取的是强者上位法则,以至于在他的团队中,根本没有什么等级和阶层划分,所有成员,只要能力足够又有理有据,完全可以怼的老板都说不出话来。

于是,整个营销团队的所有人都开始对他据理力争,讲述这样做的好处,以及……

他们冷静地表示:“我们知道老板你和西萨尔有一些不清不楚的关系,但吃醋不是这么吃的,我们的建议是为了工作,请您务必排除过多的感情因素干扰。想一想,好比有些电影会炒作男女主角假戏真做,因戏生情一样,我们也可以炒作两位男主角,在演戏过程中出现的友情和亲情。”

布兰德一边试图再次辩解‘我和西萨尔毫无关系,我们真的是清白的’,一边强烈抗拒,不同意这个提议。

但他之前定下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再次坑死了自己。

营销团队所有人都同意让两个男演员炒作一番。

当然,这年头还不能直接卖腐,可打一打擦边球,彼此勾肩搭背,营造出一副友情万岁的样子,肯定是没问题的。

而且,这种打打擦边球的玩法儿,其实已经足够满足那些小众粉丝了。

要知道,在卖腐还不够繁荣的世界里,对于那些少部分缺粮缺的快要饿死的CP粉来说,早就被逼无奈地进化出了一种‘我萌的CP同框就是发糖,对视就是上床,互动一句话就已经子孙满堂’的超强脑补技能了。

于是,肖恩和西萨尔某天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收到了‘你们一定要做彼此的好朋友啊’这样仿佛对幼稚园小朋友交代的指示。

两人面面相觑,内心深处都很卧槽。

然后,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挪开了视线:……不行,真是太尴尬了啊!

西萨尔是从来没想过这些事情。

他是第一次听说还有CP粉这种存在。

肖恩穿越前,网络上流行卖腐,所以,对这些还算有一定的认知,可很少主动去了解。

更为重要的是,他一不小心又想到了之前在漫展上收到的小黄漫了。

事实上,他回家后,出于好奇心,有偷偷地打开看过……

出乎意料的是,抛除某些十八禁的内容外,道林和亨利勋爵的故事居然写的十分精彩。

亨利勋爵在漫本中被设定为地狱中的一个高位恶魔,而道林则代表的是人类的本真。

整个故事变成了,恶魔诱惑人类堕落,并成功吃掉他灵魂的故事。

自动略过有些色气的画面,编剧的文字功底很棒,画手的画风也特别赞。

肖恩在不知不觉中,把漫画看完了。

等他意识到这一点儿的时候,又是心虚又是恼羞成怒地扑到床上,抓狂地用力挠枕头:“啊啊啊,我和道林一样堕落了。”

总之,除了不小心联想到这件事,以至于有些脸红外……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