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赵姓皇室的三两事(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狮子与兔子之间绝对不存在和平,能够跟狮子做朋友的,只有同一量级的老虎。

金人以武立国,接二连三的胜利,早已让金人养成了用鼻孔看人的习惯,但这种欠揍的待人方式在遇到张宝后便行不通了。

想要对人趾高气昂,先决条件便是自身的实力要高于自己想要趾高气昂的对象。要是没实力还拽得二五八万似的,那就是作死的节奏。

金人是骄傲的,对待强者会保持相应的尊重,但面对弱者就不那么客气了。在与张宝打交道的过程中,金人不仅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倒吃了不少亏。

金人对待张宝的态度很矛盾,既愤恨张宝屡屡坏其好事,又敬畏着张宝的强大实力。过去金人来大宋的时候就跟祖宗似的,大宋君臣畏金如虎,金人来访自是要殷勤接待,唯恐惹来金人的不满。

但换了张宝执政以后,朝廷的对外态度为之一变,一改过去奴颜婢膝时的丑态。而造成这种改变的根本原因,还是此时的朝廷有安东军撑腰,不惧金人的武力威胁,不像徽钦二帝执政时,朝廷倒是也想对金态度强硬,可他们却无法保证与金交战就一定能够胜利。

上位者的态度,往往也影响着下面人的办事态度。张宝坚持对外强硬,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有效。领导就是太阳,而下面的人就是一个个向日葵,不跟着太阳转的向日葵都死了。

张宝也不是什么好好先生,属于绝不可肯吃亏的性子。这样的性子虽然称不上正人君子,但好处就是不容易吃亏。

由于张宝的带头作用,朝廷风气相比过去务实了许多,当然在道德模范的眼里,这是文人的堕落。但在张宝看来,这是一种进步,吃亏还是占便宜,大部分人恐怕都会选后者,心甘情愿选择前者的恐怕是少之又少。

张宝不打算做个道德君子,以他此时的身份地位,绝对不存在什么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美事。只要他哪怕只退后一步,也有可能导致张家利益集团的败亡。

争权夺利,从来就没有暖日和风,永远只有腥风血雨,为了权利的归属,父杀子,子弑父种种悲剧屡见不鲜。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就是对于权利纷争的最佳总结。

张宝早已不是过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候,此时的张宝有妻子儿女,有兄弟至交,他的命,严格来说已经不再属于他个人,一个以他为首的利益集团从加入了争霸天下这场豪赌的游戏开始,张宝等人就再没退路,不胜则死,又或者生不如死。

为了自己所爱的以及爱自己的人,张宝并不介意让自己的双手沾染鲜血。别看大宋表面一副风平浪静的模样,但在平静的水面下,却是永远也见不得的血红。张宝自自荐上任相国,总揽朝政开始,对于张宝的刺杀就没有一天停止过。而张宝同样也并非是束手待毙的主,情报三司皇城司、锦衣卫、六扇门,为张宝密切注意着大宋各地势力的暗中动向,而影密卫与闇部,则是张宝手中用于除去政敌的两把刀。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手段,张宝本就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不招惹他,他也不会去无故招惹谁,但谁要是惹到了他,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因为张宝不习惯给人第二次机会,一旦被他视为威胁,那斩草除根便是决定。

死在影密卫、闇部手里的人相比起斗争失败而被发配流放的人要多得多。讲道理?那也要看是谁。徽钦二帝虽然昏庸,但又顾忌自己的颜面名声,所以当有朝臣当面指责时,哪怕是心里动了杀机,那也不会表露出来。但张宝则不同,他并非是个为了面子就打肿脸充胖子的主,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敢找茬就弄死你!

影密卫和闇部是张宝手中掌握的绝密力量,知道其存在的人数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而影密卫、闇部的作案手段高明,寻常捕快压根就瞧不出什么破绽,更别说替“冤死者”沉冤得雪了。

张宝的意志,便是大宋的意志,张宝的决定,便是大宋的决定。至于高高在上的天子,在此时的大宋,象征意义要明显大于实际意义。而更让张家人暗自窃喜的,还是当今天子由于受不了母后朱氏的劝导,对于朝政的兴趣明显大不如前。小孩子嘛,总有逆反心理,尤其是在面对学习这种枯燥无趣的事情时,别人越是逼,厌学的情绪也就越严重。

原本还有人向张宝建议断绝赵谌与外界的往来,避免皇宫内外勾结对张宝不利。但张宝当时并没有采纳这个意见,反而反其道而行之,既然太后朱氏有意让当今天子亲政,那张宝就用海量的奏章对付赵谌,让其受不了而产生心理抵触。朱氏越劝,赵谌的心里也就越是不舒服,哪怕张宝那时命人减少了奏章的数量,也已经给赵谌留下了心理阴影。

赵谌深刻了解了做一个明君的辛苦,但让他就此退位让贤,那也是赵谌所不愿的。别看赵谌尚未成年,但皇家的教育已经让他知晓,官家的位置得之不易,不能轻言弃之。谁要也不给!

一面是“善解人意”的张宝,一面是心怀鬼胎的叔伯,赵谌自是知道应该与谁亲近。而张宝也没有让人抓住话柄,说什么故意以玩乐误君的罪名。赵谌除了每日要跟随名师学习外,还要继续阅读奏章,写读后感,只不过奏章的数量减少了许多,明日大概只有十余份。

赵谌本以为自己可以轻松一点,却不想张宝这边不给压力了,母后那里的“作业”却增多了。就跟后世被各种补习班压的喘不过气来的小学生一样,赵谌也对母后为他另外找来的先生反感,可这事张宝又不好多嘴,也只能爱莫能助的看着赵谌在完成每日的“课业”以后还要回宫继续上课。

赵谌还未成年,考虑事情没办法设想周全,母后的压迫终于让长期遭受压迫的赵谌发了飚,在宫中殴打先生,把母后朱氏托关系才替赵谌请来的教书先生给痛殴了一顿。虽然这些时日积郁在心头的那口闷气出了,但祸事也惹出来了。

学生打老师,这在讲究三纲五常的宋代,那是很严重的事件。更何况打人者还是当今天子。张宝虽然及时命人封锁了消息,但在半个月后,还是有一个负责宫中采买的小太监在宫外与人交谈时说走了嘴。

对于有关皇室的秘闻,总是会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兴趣,而人们还有在将自己所听到的消息进行加工完善的习惯。就比如很普通的一件事,经过三五个人传播过后,那就成了惊天大事。

赵谌痛殴先生这个消息,其实就已经是失真了。真实的经过也就两句话,赵谌的先生要罚赵谌抄写大字,赵谌不愿意,几句口角后赵谌急眼了,抄起桌案上的砚台砸了先生。而先生没防备,额角被砚台擦破了点皮。

这本不是件大事!虽然朱氏很恼火儿子的不懂事,但犯错的终归是自己亲生的,为了儿子的名声,她也只能忍气吞声的请求受了伤的先生原谅自己儿子的一时冲动。只是朱氏却忽略了那些酸儒的自尊心,对于朱氏的赔礼道歉,酸儒拒不接受。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