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七章 揭秘:“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在《三国志武帝纪》中,有对这两件事的记载。《武帝纪》正文记载了曹操出奔京师和途经中牟县的遭遇,即:

“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而在出奔京师和途径中牟县之间,《魏书》和《世语》补充记载了曹操借宿吕伯奢家的事件。此外,《世语》在这段记载最后,又补充说明了中牟县为何释放曹操的原因——

“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鉨,因白令释之。”

但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记载与后世演绎的“捉放曹”故事不同的是:

第一,二者发生的时间顺序是颠倒的,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正文以及《魏书》和《世语》的注解,曹操先是经过吕伯奢家,后为中牟县亭长所擒获。

第二,人物设置存在偏差,陈宫并未出现在整个“捉放曹”的故事里。借宿吕伯奢家的仅仅是曹操一人。而擒获曹操的中牟县亭长,历史上并未给出其具体的姓名。

第三,在曹操借宿吕伯奢家时的杀人情节出现了不同的记载。《魏书》中记载是“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

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而《世语》则记载“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这里的不同记载就颇有意味,如果按照《魏书》的观点,那么曹操的杀人完全是基于自卫。而《世语》的记载则与后世演绎的“捉放曹”故事内容相符。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两处记载都说明吕伯奢并不在家,曹操并没有连同吕伯奢一起杀害。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看吕伯奢家杀人事件和中牟县遭遇上的联系。能够确定的一点是,曹操出奔是带有逃亡性质的,这在中牟县曹操的遭遇中能够看出。

然而,吕伯奢家的杀人事件根据不同的记载则能够得出不同的结论。《魏书》没有点明曹操是因为惧怕追捕而杀人,而是因为吕伯奢之子想要谋取曹操的财物因而引发了曹操的自卫。

《世语》则点明了曹操是因为惧怕吕伯奢家人将其送官,因为猜疑而杀害了吕伯奢的家人。

因此,如果依据《魏书》的记载,那么无论是从时间顺序还是原因,吕伯奢家杀人事件和中牟县遭遇都没有很紧密的逻辑联系。

而恰恰相反,根据《世语》的记载,吕伯奢杀人事件和中牟县遭遇虽然在时间上和后世演绎的“捉放曹”故事不符,但原因和逃亡惧怕追捕的性质却不谋而合。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