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准备(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陶恩海以前是一个顶好的大夫。在地坛医院的神经外科当主任医师。那个时候他还不到四十岁,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可谓是最好的年华——不管是技术还是体力都是第一流的。他颇开发出几个神经外科的技术,发过一些论文。

那个时候也是手术连轴转的,每天都忙得快要昏过去。

但是那个时候的自己,毫无疑问是幸福的。

即使到了今日,陶恩海依旧可以如此断言。

每拯救一个生命,他就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实现。

实际上,也有一些研究机构的人找他合作,希望他从临床转到科研上来。有那么一次,他几乎被人说动了。那人告诉他,全新的技术可以拯救更多的人。这样比他在手术台上要更有效率。

陶恩海承认,他当时确实动摇了。

医疗技术的进步,比医生个人的奋斗更加有效。

但是,陶恩海最终还是拒绝了那次机会。

他还记得自己小学的时候读过一篇小短文。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谁在乎呢?”

而男孩的回答是:“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这是陶恩海的信条。“这条小鱼在乎”他最终对那个机构说道,研究新的技术,不需要那么强大的临床实践水平。那并不是非他不可的工作。而手术台上,却的的确确的存在“非他不可”的病人。

那个时候的陶恩海,对自己的技术还是非常自负的。

如果为了“拯救其他人也能拯救的、更多数的人”,而忽视“眼前可以拯救,且非他不可的人”……陶恩海觉得,这就是过于重视“手段”而忘却了“目的”。

——真是傲慢啊。

躺在沙尘之中的侠客陶恩海回忆这一段的时候,脑海中闪过了如此的念头。

当然,这一段岁月的结局不是那么愉快……

那家医院给他最深刻的记忆,是一把刀。救人的刀他很熟悉,但是杀人的刀……在七十岁之前,他就只见过那么一次。

在这之后……

沙尘之中,一个人走了过来。他看见陶恩海,俯下身体,道:“陶大侠,您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还好。”陶恩海摆摆手:“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高压电,伊沃路细胞侵蚀病程也不会加速。它们只是稳定在侵蚀我的脑呢。不会怎么样的。”

说道这里,陶恩海很想撇撇嘴,或者翻个白眼。

基准人有一点不好——由于金属基蛋白质的缘故,基准人没法承受核磁共振。这玩意对他们的伤害比较大,会造成严重的神经信号紊乱,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给脑部留下永久性的损伤。另外,金属基蛋白质自身也会干扰核磁共振的结果。

当然,后来自己的团队也开发了很多其他的检查手段,代替核磁共振。比如说,依靠基准人更强的抗辐射能力,去做辐射造影;又或者利用基准人的抗机械损伤能力,直接做创伤性检查。

但是,核磁共振的一些机能依旧是无可替代的。

陶恩海觉得,如果这个时候要是有个核磁共振检查一下,就能更准确的做出诊断了。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等着打开组织再观察情况。

“怎么了?小卢他已经准备好了?”

“这个……卢大侠说,他还要准备一下。”

“小卢”名叫卢修,是陶恩海最近三十年收的助手——按照江湖一点的说法,也算是“弟子”。

待会就是卢修给陶恩海做脑区分离的手术。

陶恩海摇了摇头:“这算是我对不起他。原本按照过去的规矩,医者不自治,血亲、密友的大手术也不会亲自做。只是现在实在没条件啊。算是我对不起他。”

由于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限制,“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这一块依旧是一个充满主观的地方。临床医师的技术有着高到不正常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复杂的人体,就只能依赖临床医师的判断。

这些判断维系着生命的重量。临床医师的决断可谓是承受生命之重——这已经是可怕的压力了。

若是在这份重量下再叠加“私人感情”的重量,医师本人恐怕会承受不住。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