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集会(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因为或许就在几年之后,那个年轻人将成为帝国的象征。

皇太子。

戴炳成扫视这些人一眼,轻轻出了口气。

他看到了他们眼中压抑的情感,但他反而笑了笑。

于是应决然走到他的面前,微微躬身:“院长。”

而后向皇太子颔首:“殿下。”

应决然的举动令人群当中再次生出波澜。然而在疑惑的声音被发出来之前,应决然转过身。沉声道:“或许很多人的心中有疑惑,但这的确是一段很长的故事。”

“诸君都不清楚,五年之前,院长给我留下了一句话——敌明我暗。”

人们微微一愣。头脑最聪慧的一些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变得沉默而激动起来。

“戴院长从未离我们而去。”应决然说道,“这五年的时间里,正是因为他的庇护,我们这个团体才得以存续至今。我能够理解大家心中从前的想法,但今天,你们应该知道所有的事情。”

他用十分钟的时间来叙述那段往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沉寂无声。只是目光从猜疑警惧变成难以置信的崇敬,最终不可遏制地激动起来。

五年前特别事务府遭遇两百年来最艰苦的境地——面临被裁撤的命运。

实际上在近百年的时间里这样的呼声一直存在,只是从未变得像五年前那样具有巨大的威胁力。

在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权之中都不会允许一个强力机构拥有太大的权限,然而特别事务府的存在明显是一个例外——只要同“能力者”有关系,执行官便可凭借自己的一份证件介入其中。动用海量资源。

这样的事实令许多人忧心忡忡。一些人单纯地认为如此做法是对文明法治的践踏,那使得帝国的法律体系出现了一个被特权生生凿开的缺口,而一旦这个缺口在特定环境下扩大,也许将为这个国家带来沉重而可怕的打击。

但另一些人仅从政治角度考量——在帝国从前数百年的历史中曾有一个名为“锦衣卫”的机构。那个特权机构的畸形膨胀曾险些使帝国面临灭亡的命运,而今天的特别事务府显然有这样的趋势——政治斗争的过程中又常常伴随着武力的较量,没人能保证对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不动心。

而那个时候恰逢类种苏醒、隔离带降临,帝国进入战时状态。越来越多的能力者的出现令某些人认为特务府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已经不适宜再对同“能力者”有关的事件“专断独行”——能力者作为一个日渐庞大的群体应当被纳入军队系统当中,唯有如此才能对他们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管。且发挥他们的巨大作用。

从政治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似乎无可厚非——特别事务府原本就是因为这个目的才诞生。

然而在将近两百年的时间,这个作为能力者聚集地的机构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思维意识。

他们所要做的并非仅仅是“监管”。

他们还要为这样一个群体争取些别的什么东西。

而解散特务府,将能力者纳入军管体系之下的做法无疑是一次野蛮的倒退——他们的处境一夜之间重回1990年以前。

然而最终令这个决定付诸实践的并非仅仅以上那些原因,还因为另一个人在登月之后音信全无。所有人都相信,他已经死掉了。

戴炳成无法力挽狂澜——任何一个人都不行。于是决议最终被通过,戴炳成在最后一刻做出一个决定。他以适当的积极态度配合了这个决议,并且将他自己在某些人心目中的印象演绎得更加深刻了一些。

他所做的仅仅是索要一些什么。很少有人会怀疑一个平民出身的人——哪怕他是一个能力者——对于权力和财富的渴望。尤其是在这种印象早就被很多人所熟知的情况下。

他突破了头顶的那层“玻璃板”,他被接纳为那个阶层之中的一员。

而应决然在那个时候来到了燕京——这并非他的本意。

当时在燕京的东北方,出现了一条宽广的隔离带。这条隔离带在发生变化以前使得东北方面诸省与更南的广阔国土隔绝开来长达一整年。在这一整年的时间里。平阳成为东北诸省实际上的权力中心。

为了避免某些不必要的猜疑,应决然被派遣来京协助处理特别事务府北方基地的裁撤事宜。

于是在那一年中应决然同戴炳成“反目成仇”,两人形同陌路。

他试图以自己的私人影响力为特务府保留一些东西,但没人相信这样一个年轻的公子哥能够在燕京范围内真正做出些什么。大人物们因为对于东北方面那位老人的顾忌而默许了他的一些“小动作”,只不过几乎没有人知道,应决然其实不是一个人。

庭院里沉寂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个人忍不住问:“那么您说的‘他回来了’。究竟是指——”

戴炳成第一次开口:“就是你们所想的那一位。”

另一个人发问:“那么……您怎么肯定他一定会回来?我们五年来就是为了等他?如果现在他的态度并不是你们所预想的那样——”

戴炳成温和地笑了笑。他向旁边微微一侧,露出身后的皇太子来。

其实大多数人此刻仍在心中对于这位“贵宾”的到来有所疑惑。因为无论怎么看,这位皇室成员都不该出现在眼下这个场合当中。

这个年轻人自脸上露出神秘莫测的微笑。他轻声道:“是我说的。至于我是如何得到这个消息……诸位应该知道,我们有一位先知。”

“先知在数年前看到了将会发生在未来的某一件事,先知同样告诉我,那人没有死去。而当他回来的时候,就是我们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

当然人人都知晓那位神秘先知的存在。只不过没人能够想到皇太子似乎是知晓那一位的真实身份的。

当然更多人也从今夜听到的这些话语里嗅到了某种危险的味道。

作为前执行官他们聚集在此处实际上已经触犯了帝国法律,这算得上是一次非法ji会。然而戴炳成和皇太子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他们面前——这里有一百多个人,随便哪一位将今夜的情形泄露出去,都有可能使得燕京发生一场不小的“地震”。

要知道,据说皇帝的身体已经不容乐观了,而首相因为战时特别条例,已连任了四届——根据帝国法律,在战争状态没有解除以前,即便是皇帝也无法免去首相的职务。

实际上没人能够预料到这“战争状态”还会持续多久。也许是几年、几十年,也许是近百年——立法者们从不会想到某一天类种会在这个世界上苏醒。也不会想到帝国有朝一日会被卷入一个也许十年仍旧无法脱身的泥潭里。

于是这些人意识到,自己或许已经参与进了某件足以被记载进史书里的大事当中。

实际上某些人早就有那么一点准备了。

任何一个组织都会有自己的纲领以及思想,哪怕眼下的这个地下组织也不例外。倘若这五年的时间里李真一直身处其中的话,他会发现应决然对这些人所灌输的那些东西,正是从前在平阳的静湖别院里那位老人。平阳侯对他灌输的那些东西。

五年的时间已经将不认同的、不支持的、不坚定的统统淘汰了出去,今夜在这里的九十几个人都是最虔诚的信仰者。

因而他们对于皇太子的到来更觉惊诧。

皇太子在夜色里轻轻出了一口气,说道:“几百年前,有一个姓沈的人令这个国家脱胎换骨。”

“而每每思及此处,我都觉得惶恐羞愧——尤其读到帝国其后那段历史的时候。”

“因为那件事,当由一个姓朱的人来做。”

“我没有生在那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但我有幸生在了眼下。于是我知道,我也可以做些什么了。”

“这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然而我的姓氏以及这个姓氏承载的历史令我无法抛弃它,也无法放弃它。所以,如果诸君同样愿意令它变得更好一些,那么在今夜,我们便是志同道合之士。”

皇太子慢慢抬起自己的右手,握拳,置于自己的胸口:“为了我们,以及这个帝国。”

人们沉默了十几秒。

在十几秒钟之后,更多的手臂抬起来,庭院当中响起低沉、纷乱的,却缓和坚定的声音——

“为了我们,以及这个帝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