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大好前景(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正当周扬前赴汉中降服张鲁的同时,曹操亦在许都筹划南征孙权的战略。

同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再次自征东吴,进至濡须口,攻破了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守将公孙阳。

孙权闻讯大惊,立刻亲率大军七万前往抵御曹军。

与此同时,东吴派遣一向主张联刘拒曹方针的诸葛谨前往蜀方,以“取得益州之后归还荆州”为由,索讨荆州南部四郡。

双方既有孙权与刘备的首脑一级交涉,也有鲁肃与关羽之间的直接谈判。

两个层面交叉进行,其结果却是刘备以“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为借口,拒绝了孙权。

加上之前“截江拦斗”的事件,终于惹怒了东吴诸将。

孙权在极为痛苦之下,终于意识到实力日趋强盛的刘备,已将“联孙拒曹”战略置于脑后而不顾了。

否则的话,他对与孙尚香的那椿婚事,既使难以延续下去,至少也应该采取比较委婉的态度而稳妥处理,不致令东吴方面如此难堪。

如今曹操大军又兵临濡须口,孙权知道想要得到刘备的真心支援,已不可能。

忽然之间,东吴陷入了最尴尬的局面。

孙权再一次面对着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以其军事才能,造就了历史有名的“草船借箭”,硬生生地挡住了曹操大军。

二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

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自己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

“因此,周乡侯收服汉中,实为赤壁之后,极为难得的一次胜利。”荀彧道。

听完彭义源的报告之后,周扬也不禁深深地吸了口气。

之前在回洛阳的途中,他就把陆逊来找的情况向司马懿如实相告。

当时,他还并不明白其中原由。

司马懿则判断,必然是孙吴方面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故而陆逊此举,极有可能是为将来与曹魏外交关系的一次铺垫。

同时也是给言而无信的刘备施加压力,迫使其以归还荆州,继续施行“联孙拒曹”的方针。

“难怪诸葛亮当初去找阎圃之时,并非为了得到他支持。”周扬回想起当日在汉中,与阎圃临别前的情景,“而是留下了‘今日一切乃是注定,他日必当夺回汉中’之语。”

“诸葛亮岂会甘心,汉中就这么落在我们手上。”彭义源道。

“那是当然,我只希望夏侯渊能守得住汉中,不要让蜀军有机可乘就好。”周扬自己说完,仍觉得十分不妥。

也许,很多事情自己并不能全部掌控。

天下如此大,局势如此变幻莫测。

就算拥有超乎常人智慧的人,如司马懿、诸葛亮和陆逊,这日后的三大权臣,亦无法照顾到每一个细节,更何况周扬自问与他们完全就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人。

“不过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彭义源想了半晌,才又愣然开口道,“刘备不是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吗?为何这次却对孙吴的态度如此粗鲁?”

“自从赤壁之后,刘备的实力日趋强盛,难免自信过甚。”荀惑道。

周扬一想也是,后来关羽水淹曹操七军,“威震华夏”,很可能更让刘备认为无论“拒曹”或“灭曹”,均无“联孙”的必要,凭自身实力即能办到。

因此,当初他对诸葛亮“如鱼得水”的感觉,也已然不复存在。

对于诸葛亮这个曹魏最强劲的对手,周扬也是十分关注,曾经在翻阅《魏略》之中就找到许多线索,在刘备得益之后,诸葛亮的确是被刘备冷处理了多年。

对于曹魏和孙吴毫无交涉,也没有他参与的战事,更没有其他相关联系。

均未涉及,简直被当成了一名大管家。

以至刘备夷陵大败后,病危于白帝城托孤之时,终于恢复了对诸葛亮的信任。

也可能反映出他内心对于“联孙拒曹”的重新认识,感到未能认真执行,而遭致惨败的悔恨,给后主刘禅的诏书谓“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之语。

至此,诸葛亮才真正成为了蜀国最高的掌权大臣,也开始继续了他“联孙拒曹”的方针。

虽然周扬对诸葛亮并无好感,但是却不可否认,这位忠心耽耽的蜀国忠臣,辅助刘禅“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取得之显著政绩,确是为蜀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不知道该不该禀报周乡侯。”彭义源神情奇怪地道。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