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三垂岗(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其实,李存勖是在犹豫了一个多月后,才下令让周德威回军太原的。李克宁被杀之后,太原城有关高河驻军的谣言就一直没有断过:有人说周德威、李嗣源不服从新王;也有人说周德威与李克宁交往甚密,他会给李克宁报仇的;甚至还有人说周德威已经投靠了大梁,正要回军攻打太原呢!李存勖也颇为忧惧,这才传令让周德威全军返回太原。这是李存勖继位为晋王后的第一道军令,又不知周德威会不会遵从,因而,军令发出去之后,他一直忐忑不安,时时遣人去太原城门打听消息,直到接到周德威遵命返军太原的回报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周德威率大军很快就抵达了太原城下。刚一望见太原城门,他就突然下令,传令各军在太原城外就地扎营。诸军扎营之际,他却一人一骑都没带,就单骑驰入了太原城,一直驰至晋阳宫前,才翻身下马,徒步入府,大哭着直奔李克用灵前拜谒。哀痛之声,令人闻之动容,闻讯而来的众将吏,无不泪流满面。祭罢李克用,周德威就起身直奔晋王府,前来相见的众将吏纷纷出言问候,但他却紧闭双唇,一言不发,只是低头急走,直到见到李存勖后,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呜咽道:“周某来迟,请我王恕罪!”

李存勖看着趴伏在地上、双肩因痛哭而抖动的这个黑脸大汉,连忙将他扶了起来。

直到此时,李存勖的内心才真正安定了下来。

周德威屯兵在高河、乱柳之时,身在泽州的朱温虽然接到了李克用的死讯,但却一直将信将疑,甚至怀疑李克用是诈死,几次都想从泽州接应夹寨之军回师,却担心周德威从后掩袭,故而没有撤军。朱温再遣中使前往同州,严命刘知俊尽快来泽州,欲以其统帅夹寨之军。刘知俊接令后,再也不敢耽搁了,只好快马赶到了泽州。

刘知俊刚到泽州,周德威就退兵了。朱温这才相信李克用真的已经死了,后来又探听清楚,接替王位的是年龄不满二十四岁的李存勖,他这才松了一口气,不但放弃了回军的想法,而且令刘知俊昼夜急攻潞州。

潞州死伤惨重,差一点就让刘知俊给攻陷了。于是,众梁将纷纷向朱温建议道:“陛下,周德威已经撤军,不用多久,李嗣昭就会束手就擒,我军实在没有必要再主动进攻了,以免无谓的伤亡。”

刘知俊也道:“只要得到潞州,太原也就不足为虑了——李亚子,一个小毛孩子,又有什么能为?”

朱温深以为然,不禁面露喜色。恰在此时,大梁又接连报来宰相张文蔚、河阳节度使张归霸、右仆射裴迪相继病逝的噩耗,而且朝中也有许多大事正等着他回去料理,正好可以回驾大梁。

朱温临离泽州,考虑到关中空虚,担心李茂贞来侵,便令刘知俊率军屯兵于晋州,让他等到潞州收复后再回镇,夹寨主帅则改由符道昭来接任。

朱温回到大梁后,拜吏部侍郎于兢、礼部侍郎张策为宰相。

周德威率军回到太原的第二天,李存勖突然召集众将吏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发兵潞州,破夹寨,救李嗣昭!

众将大出意外,但李存勖却不紧不慢地说道:“先王有遗命,定要救回进通将军。这些天来,我想了很久:朱温老贼所忌惮的是我父王,父王仙逝,他定会认为,我年纪太轻,又不懂军旅之事,决不会放在心上。昨日有探马来报,朱温老贼已经回大梁了!朱温此举,轻视之心已是再明显不过了。再者说,周将军刚刚撤回太原,潞州已是危在旦夕。潞州,乃我河东之藩篱,怎可轻弃?只要我军倍道而进,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夹寨之下,夹寨必破!”

李存璋道:“晋王尚需三思,夹寨之内有梁军雄兵十余万,康怀英、李思安、符道昭等将皆非易与之辈;泽州近在咫尺,数十万大军旦夕即至;更有刘知俊率数万大军屯兵晋州,互成犄角之势。一旦我军与夹寨之梁兵形成僵持之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诸将也觉此事太过凶险,纷纷劝阻,只有李嗣源、张承业赞同此举。李嗣源道:“潞州危亡,不可不救,只要准备周密,突然进击,何愁夹寨不破?”

李存勖笑道:“ ‘横冲将军’果然是豪气过人!就这么定了,以我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定可摧枯拉朽!取威定霸,在此一举!”

当晚,李存勖又密召张承业、李存璋,密令李存璋携带重金前往契丹购买战马,令张承业前往凤翔,请李茂贞出兵长安,以牵制梁军。

张承业领命后,当晚就上路了。为避开驻守在河中的朱友谦军,他只得取道离石渡河。不想,此时春夏之交,黄河之冰尚未消完,大大小小的冰块,随着河水漂流撞击,渡船根本就无法渡河。张承业只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情急之下,只好跪在河边祈祷道:“河神,请您保佑我家晋王吧!我若能渡河,定当在这岸边设庙,让您四季不乏供奉。”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