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吴国主(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夹寨一战,晋王李存勖声名远播,太原军民奔走相告,他们心中的疑虑与不安,已全然冰消了。众将这次跟着他们的新晋王征战夹寨,亲眼看着他用兵、厮杀,不但谋略奇诡,更想不到的是他这位翩翩佳公子竟然武艺超群、骁勇过人!沙陀人最敬的就是勇敢善战了,经此一战,众将对李存勖可说是佩服到了骨子里,不少将领都在一起议论:“知子莫若父,此言真是不虚!先王让亚子继承王位看来还真是英明。”“怪不得先王没选克宁呢!看看,他哪里是亚子的对手?且不说他一看情势不对就要投靠朱梁,单说新王举手投足就把他给砍了,不就说明十个克宁也抵不上一个亚子吗!”“原本我还担心,先王一走,我河东早晚要完了,现在看来,新王好像比先王还厉害呢,咱河东看来又有希望了!”……

更有一些年轻的将领甚至认为,此时应该乘胜进军,挥军南下,破泽州,渡黄河,与大梁进行决战!于是,回到太原不久,就有不少将领纷纷请缨,想要率兵出征。然而,李存勖却突然宣告:本王决定暂不用兵,再言出兵者将予以重处!众将虽然不解,但他们此时已经心服这位年轻的新晋王了,故而,也就没有再坚持出战。

李存勖深知,这些年来,由于连年征战,河东已是国困兵疲,积弱深重,故而决定休养生息,暂不用兵,而是一连颁布了许多条令,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同时,他又任命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令其严明军纪,犯者必惩,有功必赏。李存勖本人则经常亲自出巡,在路上每遇到饥寒之人,定会驻马抚慰;遇到违规抗令者,无论功劳大小、职位高低,必会按律严惩;于是,河东境内人情大悦,数月之间,境内就蔚为改观了。

李克用平定王行瑜后,唐昭宗曾许其承制,自行封拜属内将吏,当时方镇多行墨制,李克用耻与相同,升迁将吏必先上表奏请。此时,唐帝既已不在,李存勖这才开始以墨制承制,自行升迁。

李存勖深知,要想重振河东,没有有识之士的辅佐是不行的,于是,特意让卢质颁布了一道《求贤令》。一时间,许多士子、名士皆前往太原投奔。李存勖求才若渴,每有士子前来,必亲自接见。一日,李存勖会见了一位年轻人,一问姓名,不禁大吃一惊,此人竟是耶律阿保机的谋主——韩延徽!

自从韩延徽投奔契丹后,阿保机对韩延徽言听计从,契丹也因而日渐强盛起来。然而,韩延徽心中的矛盾也日益加剧:他是汉人,契丹强大后,必会成为中国的强敌。晋王李存勖大破夹寨、励志治国的消息传到契丹后,他左思右想,终于决定来太原投奔。

李存勖与韩延徽长谈之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便欲留韩延徽在太原,任其为掌书记。时为掌书记的王缄听说后,大为不安,逢人便道:“韩延徽此人,连祖宗都忘了,如此卖祖事夷之人,怎可立足于殿堂之上?”

韩延徽听说后,内心极为不安,便又求见晋王,说是要东归省母。李存勖也没多想,竟亲自为其送别,殷殷嘱咐道:“先生拜罢高堂,请速回太原,本王在此翘首以待先生。”

韩延徽路过真定,寓住在同乡人张文礼家中。张文礼,本为燕人,初为刘仁恭裨将,刘仁恭被囚后,便投奔了王镕。王镕对其信任有加,认为此人有大将之才,遂将他收为了养子,改姓名为王德明,并令他典掌镇州兵马。

张文礼问韩延徽道:“韩公省亲之后,欲往何处?”

韩延徽道:“河北不久即为晋有,我当复往契丹。”

张文礼道:“叛而复往,这不是自找死路吗?聪明如韩公者,怎会做如此蠢事?”

韩延徽道:“阿保机自我南来,如丧手目;如我再回到契丹,他手目又复完好,又怎会害我呢?”

于是,韩延徽省母之后,就又回到了契丹。阿保机听说他回来了,果真大喜若狂,以为他是从天而降,抚着他的后背问道:“先生不告而别,去往何处了?”

韩延徽道:“韩某思母心切,欲向大王求归,怕大王不准,故而私自归乡省亲去了。”

阿保机信以为真,自此之后待其更加深厚,还为他赐了个契丹名,叫做“匣列”,乃是契丹语“又来”的意思。

不久,韩延徽特意给李存勖写了一封书信,言明北归之原由,并说道:“韩某并非不恋英主,也并非不思念故乡,之所以不敢留太原,是因为惧怕王缄之谗言矣。”

李存勖看罢书信,不禁怅然若失,心中就对王缄有些不满。

晋王李存勖在太原励精图治之时,扬州城内却剑拔弩张,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与吴王杨渥已然是水火难容、一触即发了。张、徐二人联手**军政,杨渥自然不甘心,恨不得立时就将张、徐二人给除了。张、徐二人心知肚明,决定先下手为强,弑杀杨渥,然后再平分其地,各自称王。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