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冤气囊(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使者走后,刘知俊突然想起一事:前些时候,兵士们在修筑营墙时,偶然掘得一物,此物重八十余斤,形状很像油囊,便召集幕僚将校询问此为何物。判官刘源当时说道:“此为‘冤气囊’,乃冤气所结,囹圄之地可能会有此物。当年,王世充据守洛阳时,修河南府监狱,也曾见到此物。所谓闻酒能忘忧,若以佳酿祭奠,也许能够消释。不过,此物出现,并非吉兆。”刘知俊遂置酒祭奠,随后又将此物埋掉。刘知俊心想:大梁指日可灭,冤气囊正应在今日了!

丹州马军都头王行思等,闻听刘知俊叛梁投岐,皆趁机占据州府,也都归附了李茂贞,只有丹州刺史宋知海逃回了洛阳。

短短数日,同州、华州、长安、丹州等尽皆叛梁附岐,整个关中眼见得就要失去了,朱温直气得七窍生烟,连忙分调大军,准备征讨。敬翔奏道:“仓促之际,陛下不如遣使劝谕,以争得时间。”

朱温遂遣近臣前往同州,带话给刘知俊道:“朕待卿甚厚,为何突然相负?”刘知俊答道:“臣不敢背德,只是惧怕也如王重师一样被灭了全族。”

朱温又遣使对刘知俊言道:“朕万万没想到卿会这样做,重师得罪,是因为刘捍说其暗地里结交凤翔,终不为国家所用。朕今虽知枉滥错杀,却悔不可追!致卿如斯,盖刘捍误朕也,刘捍百死也难赎其罪。望卿能悬崖勒马,以保全你我君臣之义。”

刘知俊却不再回复,但终究是君臣一场,心里总是有些不安。

朱温终于下诏,削夺刘知俊所有官爵,悬重赏捉拿刘知俊兄弟及其家属,以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厚为西路行营招讨使,以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刘浔为前军指挥使,随后,朱温亲自率大军随后西进。

刘浔接令后,当即率八千前军西行,行至潼关东,先锋将回报说捉住了潼关的三十名巡兵。刘浔大喜,当即将这三十个人叫到跟前详加询问,为首之人蔺如海看上去颇为机警,并将潼关军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浔。刘浔听罢,附在蔺如海耳边交待了一番,蔺如海会意,带领着其他二十九人又回到了潼关。

蔺如海等人到达关下,守关之人见是自己人,忙开关门放入。行至关门口,蔺如海便有话没话地与守门军校搭讪了起来,守门军校不知是计,还主动问道:“你们刚才看到咱们大王的家眷了吗?”

蔺如海机灵地答道:“好像看到了一群人,他们真是大王的家眷吗?”

“正是”。

话音未落,关上人突然叫道:“快闭关门,梁军来了!”

守门军士连忙回头,果见大队梁军攻了过来,不禁大惊失色,转身急令众兵士赶快关门。蔺如海见机,高喊一声“杀!”二十九个人一齐动手,眨眼之间就将门口的几个军士解决了,蔺如海则一刀将守关军校杀死……

刘浔不费吹灰之力,就这样拿下了重兵防守的潼关。蔺如海连忙向他禀报,说刘知俊的家眷刚刚过去。刘浔大喜,当即遣军追赶。不久,刘知浣、刘知偃兄弟、刘知俊之子及家属二十多人就被擒拿了回来。刘浔问刘知浣道:“你们逃离洛阳都快半个月了,怎么才到这里?”

刘知浣叹道:“天意啊!谁曾想会走错了路,耽误了七八天行程。”

刘浔遣人将刘知浣等人送往朱温大军,朱温此时已抵达陕州,闻报刘浔已夺得潼关,并擒获了刘知俊家属,心中大慰,赞道:“刘浔真良将也!”并当即下令:“将刘知俊家属统统就地处斩!”

刘知俊闻听潼关失守,梁军大至,一时间仓皇无计,只好举族逃奔凤翔。

刘浔攻占潼关后,一刻都没有停留,率军就往长安进发,但他不是直奔长安,而是绕道南山,急行军至长安西门。长安守城将领正是张君练,他只顾防御东门了,西门竟是十分松懈,被刘浔轻松地将西门赚开,率军杀入了长安。长安叛军见梁军犹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就出现在了长安,不禁大恐,皆纷纷弃城逃遁,逃不及的只好弃械投降,就连张君练本人也被生擒了。不久,杨师厚率军抵达长安,牛存节则占据了同州,随后又攻克了丹州,王行思也被生擒。

至此,同、华、雍、丹诸州只用了十四天,就全被收复了。朱温大喜,大赏有功之臣,刘浔自然为首功,加封刘浔为右龙虎统军兼侍卫指挥使、雍州佑**节度使,擢升牛存节为许州匡**节度使,杨师厚加检校太尉。朱温随即又下诏,令杨师厚等整军备战,准备攻取潞州。

朱温见关中已平,便从陕州回到了洛阳。

李存勖接到刘知俊书信之时,也是内心大喜,暗想此乃天赐良机,不可错失,先遣周德威、符存审、丁会统大军出阴地关,攻晋州,他则随后率军南下。不想,李存勖刚出太原,就接到了梁军平定刘知俊之叛的军报,不禁拍额叹道:“看来刘知俊徒有虚名,偌大个关中竟连十天都撑不住,还大言什么‘十天取两京’呢!”连忙令快马飞报周德威,令其立即撤军。

马郁大为疑惑,问道:“梁军援兵尚远,何必急着收军呢?”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