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齐王府(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刚送走周德威,王镕又有使者抵达太原,向李存勖禀报说杨师厚率军三万抵达邢州,似对镇州不利。李存勖让使者回告王镕,约他在承天军一会。

到了约定的时日,李存勖带着朱守殷等亲将亲至承天军与王镕相见。见到王镕后,李存勖执意要行拜见长辈的大礼,王镕大为窘迫,连连说道:“使不得,使不得,晋王乃我镇州恩人,王某尚未拜谢,又怎可受此大礼呢?这岂不折煞王某吗!”

李存勖谦恭地说道:“赵王乃我父王之友,晚辈怎可僭越。”

王镕听他如此说,这才半推半就地受了他的大礼。王镕见李存勖少年英武,一举一动皆儒雅有礼,禁不住地连声夸赞;李存勖看王镕正当壮年,越发显得文雅雍容,油然而生亲近之意。二人越说越近乎,后来,李存勖干脆就称王镕为叔父,而王镕呢,则按家族排行,称李存勖为四十六舅。

话题很快就转到了杨师厚屯兵一事上,王镕顿时脸现愁容,忧声道:“柏乡之战乃朱温平生从未吃过的大亏,他是决不会善罢甘休的。”

李存勖道:“朱温恶贯满盈,天必诛之,虽有杨师厚等人,也是救不了他的。如若他胆敢起兵来犯,小侄定会率众来挡,叔父不用为此忧虑。”

王镕话题一转,双手捧着酒樽道:“今天好像是四十六舅生日,来,本王就敬晋王一杯,祝四十六舅早成霸业!”

李存勖连称不敢,回敬道:“叔父如此有心,让小侄如何心安?不如就让小侄为叔父歌一曲,如何?”

王镕喜道:“久闻‘李天下’金嗓子天下无匹,本王能有幸聆听,不枉此生也!”

李存勖起身离席,边舞边歌道:

赏芳春,暖风飘箔。

莺啼绿树,轻烟笼晚阁。

杏桃红,开繁萼。

灵和殿,禁柳千行斜,金丝络。

夏云多,奇峰如削。

纨扇动微凉,轻绡薄,

梅雨霁,火云烁。

临水槛,永日逃繁暑,泛觥酌。

露华浓,冷高梧,凋万叶。

一霎晚风,蝉声新雨歇。

惜惜此光阴,如流水。

东篱菊残时,叹萧索。

繁阴积,岁时暮,景难留。

不觉朱颜失却,好容光。

且且须呼宾友,西园长宵。

宴云谣,歌皓齿,且行乐。

王镕听罢,鼓掌而赞道:“好一个‘四季词’,只不知何人所作?竟如此情浓。”

朱守殷在一旁插言道:“回禀赵王,此词、此曲皆为我家王爷所作。”

王镕惊叹道:“过去只知晋王英雄气,而今方知晋王儿女情也!”说到这儿,王镕忙令随行而来的幼子王昭诲过来敬酒。李存勖见王昭诲聪明伶俐,深为喜爱,竟提出愿将自己的长女许配给王昭诲为妻,王镕自是求之不得,满口应承。

宴罢,李存勖、王镕各自拔出佩刀,断衣而盟。自此,晋、赵之间遂结成同盟,发誓永不相负。

晋王、赵王在承天军相会一事很快就传开了,传到洛阳时,竟变成了“晋、赵将联合起军南下、攻伐魏州的军报”了。朱温不敢掉以轻心,当即决定亲率大军北上,让张全义留守西京。

张全义自投朱温以来,一直小心翼翼,服勤尽瘁。他和朱温都是黄巢的旧将,自然了解朱温的为人了:此人为人猜忌刚狠,且翻脸无情,到了晚年尤甚,对元老宿将更是朝云暮雨,稍有不慎,即遭灭门之祸。对于张全义,朱温更是不放心:此人先投黄巢,再投诸葛爽。诸葛爽对其信重有加,不但在世时倚作栋梁,临终时更是将其子诸葛仲方托付给了他。谁曾想,诸葛爽刚一咽气,他便与李罕之结为了异姓兄弟,合谋将诸葛仲方驱逐了;不久,他又突袭李罕之,逼得李罕之投靠了李克用;李克用起兵攻伐他,他走投无路之下,这才投靠了朱温。此人翻覆如此,朱温岂能不防?

朱温称帝后,先是加封张全义为魏王,赐名张宗奭,后来又改封齐王,不过,在他心里却早就存了除去此人的主意。可是,他却一直没有机会,这有三个原因:一来,张全义爱民勤政,贤名播于天下,人望颇高,没有十足的罪名,他还真不能轻易对其下手;二来,张全义谨慎曲事,甚至于尽以家财贡奉朱梁朝廷,行事又滴水不漏,实在是找不到什么把柄;三来,张全义之妻储氏,明敏有才略,又有些姿色,经常出入于宫中,一有机会就在朱温耳前唠叨:“宗奭不过就是个种田的老农,三十年来,只知在洛城周围开荒劚棘,耕田种地,好为陛下招聚军赋,以供陛下创业之需。现在,他已经是年齿衰朽,等死而已,陛下难道对他还不放心吗?”朱温碍于和她的情谊,也实在不好轻易翻脸。

称帝之后,朱温有事没事就往张全义府上跑,而且,每次都诈装醉酒,留宿不回,还故意让张全义的姬妾陪宿。时间久了,就连张全义的女儿、儿媳也偷偷找来陪宿。起初,他总还顾着张全义父子的脸面,只是背地里行事。柏乡大败后,朱温再去张府,逗留时间就更长了,而且一住就是十几天,张全义的姬妾、儿媳、女儿几乎让他玩弄了个遍,而且,再也不掩人耳目了,竟是明目张胆地荒淫。到最后,宰相们干脆搬到了齐王府的仁政亭办理公务,敬翔掌典的崇政院诸司则在河南府署视事。因此,洛阳百姓皆称:“齐王府乃是皇帝的第二个后宫!”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