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太白山神(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房暠不晓其义,请教张蒙,张蒙道:“太白山神既然如此说,必有其深意。我只能传言,不能解释。”

此时,李从珂已经是走投无路了,自然更想听听太白山神有何妙法了。房翯领命后,连忙就去问张蒙,张蒙又传“神言”道:“王当有天下,可无忧!”

李从珂明白,太白山神这是明示他“抗拒朝命,起兵造反。”其实,他又何尝没有想过呢?但他太明白自己眼下的处境了:眼下,凤翔满打满算也只有五千兵卒,军粮更是少得可怜,就是再节省,恐怕也很难支撑一个月。他凭什么去抗拒朝命?凭什么去造反?

但是,遵从朝命又能怎么样呢?李从珂知道,石敬瑭费尽了心力才得以前往太原的,好不容易才当上了蕃汉大总管,掌握着北边的军权,他又怎会轻易地离开太原呢?退一万步说,即便石敬瑭能容他前往太原移交,但他只要一离开凤翔城,恐怕立时就会有性命之忧。

既然太白山神有此旨意,说不定还能有一条活路呢!自己既然已经无路可走,又为何不听神的旨意呢?李从珂想了两天两夜,终于下了决心,决定抗旨起兵。不过,他还是想问问观察判官马胤孙的看法,因为马胤孙此人虽然寡言少语,但却为人持重,对自己也极为忠诚。于是将马胤孙召入王府中,问道:“我如今若前往京师,当以什么方法最为方便?”

马胤孙答道:“君命相召,临丧赴镇,又何必多疑?诸人为乱之谋,绝不可行。”

“五心腹”闻听此言,皆哂笑不已,纷纷出言讥讽马胤孙太过愚昧、迂腐。但李从珂知道,马胤孙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故而,非但没有责怪他,自此之后,反而对他更加信重了。不过,这并没有改变李从珂抗旨起兵的决心,遂命李专美立即制作檄文。

李专美很快就制好了檄文,大意是说:朱弘昭、冯赟趁先帝有病,杀秦王而立宋王。新帝年少,小人用事,离间骨肉,**朝权,动摇籓镇,致使社稷有倾覆之虞。现今,从珂将入朝以清君侧之恶,但力不从心,难以独力承当,恳请邻籓协助,以安社稷。

檄文发出后,李从珂随即又派出数十路使者,分别前往各藩镇游说,希望能得到各藩镇的支持。他明白,这些藩镇之中,最为重要的还是长安。因为,长安将是他东进道路上第一道同时也是最为要害的一道屏障。西都长安留守乃是人称“蓟门战客”的王思同,若王思同能与他一同起事,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若是王思同与他为敌,那他几乎就没有一丝一毫的胜算了。若是如此,他无论如何也不敢起兵东进的:且不说长安的数万精兵了,就是长安固若金汤的城墙,单凭他凤翔的五千军马,要想攻克它也是万万不能的。因而,他接连派遣了推官赧诩、押牙朱廷乂等相继前往长安,向王思同说明自己的处境、陈明得失利害,并忍痛将自己最为喜爱的多名美女歌妓送给了王思同。

王思同的反应恰恰就是李从珂所最不愿想到的!赧诩、朱廷乂一到长安,就被王思同绑缚了起来,王思同对二使者言道:“我受先帝大恩,若与凤翔同反,即便事成而富贵,仍然是一时之叛臣;假使事败而受辱,那更会成为流传千古之丑迹!”

西都判官王仁裕劝王思同道:“眼下朝廷主少臣骄,乱迹已显,潞王举兵成败难料,令公何不再等等看呢?”

西京副留守刘浔之子刘遂雍也劝道:“王判官之言有理,现今朝中重臣各怀心事,潞王一旦事成,王公将何以自处?”

王思同道:“新帝刚立,人心思定。我为人臣,绝不可首鼠两端,请先生莫再劝我。”随后即将赧诩、朱廷乂等人囚禁了起来,上表奏明朝廷。

其它各邻道藩镇的反馈更是让李从珂绝望之极:大多藩镇皆明确表示反对,也都像王思同一样,将潞王的使者囚禁了起来,虽然有几个藩镇放回了使者,但却不置一词,既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对。李从珂知道,这些藩镇显然正在左右观望,阿操两端。

在这些藩镇中,唯有陇州防御使相里金明确表示愿意倾心相附,并遣判官薛文遇亲自到凤翔与李从珂商议起事之事。李从珂久闻薛文遇之名,此人足智多谋,人称“再世诸葛”。李从珂此时可以说已经身处绝境,唯有相里金、薛文遇的支持,他的心中还算有一点安慰。

薛文遇一到凤翔,就手摇着羽扇慢条斯理地对李从珂言道:“听说除陇州之外,无一镇支持潞王,长安的王思同更是厉兵秣马,铁了心的要与潞王为敌。此事看起来潞王已处绝境,依薛某看则不然,潞王还有一线生机。所谓成大事者,必冒奇险,潞王正其时也!“

李从珂满面愁容地说道:“檄文已出,天下人皆知我反矣!眼下,我该怎么办呢?请先生教我。”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