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黥面(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杜重威举魏州归附汉朝廷之后,黄河之北终于算是安定了下来,除了定州之外,中原朝廷基本上又恢复到了“胡虏乱华”之前的疆域。刘知远认为,现在可以腾出手来解决长安、凤翔的事情了。

根据军报,蜀国大军此时已经逼近秦川了。刘知远本想直接出兵征伐赵匡赞、侯益,但毕竟二人尚未公开投蜀,若直接发兵征伐,反倒逼二人公开降蜀了,若是那样,反倒成了朝廷的不是;若不征伐,又怕会坐失关西。正在左右为难之际,突有回鹘国使者到达大梁,说是被党项阻拦,无法入贡朝贺,请求朝廷出兵迎接。郭威一听,当时就有了主意,向刘知远献计道:“陛下可命右卫大将军王景崇、齐藏珍率数千宿卫军西入关中,让他们以迎接回鹘入贡的名义经略关西。”刘知远会意,即命王景崇领军西进。

长安节度判官李恕曾经久在赵延寿幕中,故而,赵延寿特意让他辅佐赵匡赞。李恕对赵匡赞投靠蜀国一直是极力反对,当魏州被平定的消息传到长安后,他又劝赵匡赞道:“燕王当初入胡,其实并不是他的本意!如今,汉家刚刚得到天下,正在招抚怀柔,主公若能入朝请罪,必能保全富贵,入蜀绝非万全之策!俗话说,‘马蹄大的水窝怎能容下一尺大的鲤鱼’呢?再者说,河北如今已经平定,主公若是降蜀,朝廷必会倾力来讨,到那时,主公就后悔莫及了。”

其实,赵匡赞对于投靠蜀国也一直是举棋不定,听罢李恕此言,心中恍然大悟,当即就遣李恕手持谢罪表章前往大梁。

李恕到达大梁时,王景崇尚未出发。刘知远因刘承训之死而哀痛过度,正卧病在御榻上,听说李恕来了,连忙抱病接见。他一见李恕,就开口问道:“匡赞为何要归附西蜀?”

李恕从容答道:“匡赞自认为接受了胡虏之官,其父又在虏庭,担心陛下不知原由,会治罪于他,这才想归附西蜀,以求保全性命。臣认为,朝廷一定会谅解他的,所以他才特意让微臣来祈求陛下宽恕。”

刘知远叹道:“匡赞父子,本为中国之人,但却不幸身陷胡虏。如今,延寿已经被契丹人所害,我又怎忍心再加害匡赞呢?”说罢,即让苏逢吉颁诏,赦免赵匡赞,并召请赵匡赞即刻回大梁。

其实,凤翔节度使侯益本也不想投靠孟蜀,因而,当朝廷赦免赵匡赞的消息传到凤翔后,他也当即遣使至大梁谢罪,并请求于二月四日圣寿节来大梁,为刘知远贺寿,刘知远大喜,也赦免了侯益之罪。

王景崇率军离开大梁的头一天晚上,刘知远特意将其召至病榻前,叮嘱道:“赵匡赞、侯益之心尚还难测,你到那里后,如果他们已经入朝,就不要多问了;如果他们还迟疑不决,徘徊观望,你可以便宜行事!”王景崇唯唯称是。

赵匡赞自从李恕离开后,心中一直惴惴不安,觉得自己应该亲自入朝谢罪,故而,还没等李恕回道长安,他就起身了,日夜兼程地向大梁赶去。因此,当王景崇率军抵达长安之时,赵匡赞就已经抵达大梁见到刘知远了。

王景崇一到长安,就接到了军报——蜀军已经进入秦川了!

王景崇担心兵少,只好征发长安之兵及赵匡赞的二千牙兵,让他们和朝廷宿卫军一起共同抵御蜀军。然而,王景崇对赵匡赞的牙兵终是不太放心,担心他们临阵逃走,便将他们召集起来,想要在他们脸上黥字。牙兵们一听,大是不满,皆纷纷议论道:“听说只有囚徒才会黥面,王将军此举不是侮辱我们吗?”“如此不相信我们,还不如把我们杀了呢!”……因此,谁都不愿黥面。

正在王景崇大感为难之际,突有一位军校越众而出,高声叫道:“不就是在脸上纹个字吗?这有什么?我先来!”

王景崇循声看去,一看之下,不禁大为称奇:只见这名军校身材高大,竟比常人高出一个头来!身材又宽又厚,看上去就如一堵高墙一般。最让人心惊的还是那张脸,除了鼻尖和两颊还能露出点肉皮来,整个脸好像都埋藏在那又浓又密的胡须之中了。王景崇暗想:有此人带头黥字,这事就好办了,遂暗示齐藏珍上前,齐藏珍会意,走到军校跟前,高声说道:“报上姓名!”

军校朗声答道:“卑职赵思绾,魏州人!”

就在这一霎那间,齐藏珍突然发现,在此人那浓密的胡须之后,竟有一双狼一般的眼睛,又凶又狠,让他不自禁地激灵灵打了一个寒颤……

有了赵思绾的带头,长安牙兵们虽然不情愿,但最后还是都黥了字,王景崇大悦。

回到军营,齐藏珍暗对王景崇道:“以我观察,赵思绾此人凶暴难制,不如及早把他杀了!”

王景崇奇道:“将军这是说哪里话?赵思绾带头黥字,我正要奖赏他呢,怎能无端地把他杀了?”

齐藏珍道:“如若不然,此人定当为祸朝廷!”

王景崇道:“将军言过其实了!即便如将军所说,他如今又没犯我军令,我也无权杀他啊!”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