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稚童天子(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汉朝廷得到马希广的求救信后,几经商议,最后决定发兵,准备以安远节度使王令温为都部署,率军救援长沙。然而,中使还没有离开大梁,朝廷却突然发生了大事!

刘承佑自即位以来,杨邠总掌朝政,郭威主管征伐,史弘肇典掌宿卫,王章主掌财赋。杨邠颇为公道忠直,退朝之后,几乎没有私交,对于各地馈赠,也大多交付府库。史弘肇督察京城,虽然严酷,但却家不闭户,道不拾遗。王章多渠道开源,尽量节省开支,不但一改辽军洗荡之后国库空虚的窘境,而且确保了平叛用兵所需要的巨量钱粮。三叛平定后,朝廷除了奖赐、慰劳之余,竟然还有不少盈余,因而,才使得国家初步安定下来。郭威更不用说了,不但平定了“三叛”,而且自从坐镇魏州以来,辽人再也不敢南侵辽人。应该说,四位重臣既敬其业,又尽其职,朝臣之间,虽有些争执,但却都能从大局着眼,尽量避免冲突。国家内兴外安,眼看着就有了勃勃兴复之象。

然而,就在这时,不但刘承佑身边的幸臣开始兴风作浪,而且太后的亲族也开始干预朝政了。

杨邠、史弘肇为稳定朝政,有时不免就显得有些严酷,甚至于不讲情面。太后有位故人的儿子叫做李澄,想在军中谋一职位,史弘肇听说后,不但没有答应,而且还把李澄给斩了!

武德使李业是太后的亲兄弟,知远曾经让他掌管内帑,刘承佑即位后,对其更加宠任。王峻离京去魏州后,宣徽使之位就空了出来,李业便想谋得这一职位。刘承佑及太后也多次暗示杨邠、史弘肇等执政重臣,但杨、史却认为,内使升迁、补任应该依照秩序,不能因为李业是国舅就破格任用,故而,一直没有任用李业,李业对此耿耿于心。按照秩序,内客省使阎晋卿当任宣徽使,但也久久没有补任。枢密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后匡赞、翰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皆为刘承佑宠臣,却也久久不能升官。原青州节度使刘铢从青州回到大梁后,也一直没有任用。故而,这些人皆对执政重臣们心怀怨恨,背地里常常戟手怒骂杨、史等人。

刘承佑三年服丧刚刚期满,便大肆饮酒听乐,高兴之余还赏赐给伶人一些锦袍、玉带。伶人不明内情,竟兴冲冲地在史弘肇面前显摆。史弘肇一见,当时就怒气冲天,怒喝道:“士卒们守边苦战,尚未得到如此恩赐,你等有何功劳?竟然得到如此重赏!”竟将锦袍、玉带夺了回去,又送给了刘承佑。刘承佑顿觉脸上无光,自此便对史弘肇产生了怨恨之意。

刘承佑宠幸耿夫人,想要立其为皇后,杨邠却认为此时立后时日尚早,想过一段时间再说。不想,没过几个月,耿夫人竟然郁郁而死了,刘承佑大为哀伤,想以皇后之礼安葬,杨邠却认为不合礼数,也没有同意。刘承佑极为恼怒,对杨邠也生了怨恨之心。

刘承佑年龄渐长,已经快满二十岁了,执政大臣们对他仍旧像孩子一样地处处约束,刘承佑心中由不满,到厌恶,再到愤恨。一次,杨邠、史弘肇在刘承佑跟前商议一件事情,刘承佑插嘴道:“此事非同小可,你们千万要慎重,可别让人说闲话啊!”

杨邠竟然用双指放在唇上,像哄小孩一样地说道:“嘘,陛下别出声,万事有臣等呢!”刘承佑心内当时就大为窝火,但又不敢发作。

郭允明等人乘机对刘承佑道:“杨邠等人专权恣肆,早晚必会作乱!”刘承佑也有同感。一天晚上,刘承佑听见外面有丁丁当当的声音,便以为是有兵作乱,吓得一夜都没合眼,第二天才知道是作坊里面的锻打声。

宰相苏逢吉自与史弘肇有隔阂之后,知道李业等人怨恨史弘肇,也常常火上浇油,多次以言语相激。

终于,刘承佑在与李业、聂文进、后匡赞、郭允明反复商议后,决定除掉杨邠、史弘肇等人。商议妥当后,刘承佑与李业便去征求太后的意见。太后闻听之后,大惊失色,说道:“兹事体大,怎可轻率行事?你等必须与宰相们商议后再定。”

李业却说道:“先帝常说,朝廷大事不可与书生相谋。书生懦弱、胆小,必会误人!”

太后却坚持一定要与宰相商量,刘承佑大为失望,气哼哼地说道:“国家大事,就不应该让女人知道!”说罢,竟拂衣而出。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