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飞虎二十骑(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杨兗率辽军抵达代州后,便在代州城外安营驻军,等待辽帝之命,王得中只得独自前往上京。

到达上京后,王得中便将高平之战的情由禀报给了辽主,并恳请辽主出兵援救太原。众酋长皆认为,此时正值春夏之交,正是出兵南下的好几会,遂撺掇着辽主耶律璟答应了王得中的请求,王得中大喜,连忙赶回太原。

王得中所虑果然不差,柴荣率军抵达潞州后,即集合各路大军乘胜攻伐太原。先以符彦卿为主帅,郭崇为副帅,向训为监军,李重进为虞候,史彦超为先锋使,率步骑军二万多人作为前军,自潞州发往太原。同时又命王彦超、韩通自阴地关北上,与符彦卿会合进军,又以刘词为随驾大军主帅,保大节度使白重赞为副帅,暂时驻军于潞州。

符彦卿率军抵达太原城下后,先命王彦超率军攻取汾州,北汉汾州防御使董希颜举城投降。柴荣随即又命莱州防御使康延沼率军攻取辽州,密州防御使田琼率军攻取沁州,但二州却久攻不下。供备库副使太原人李谦溥单骑游说辽州刺史张汉超,张汉超这才投降。随后,宪州刺史韩光愿、岚州刺史郭言皆举城投降。王彦超、韩通接着又攻克石州,生擒刺史安彦进,沁州刺史李廷诲听说后,最终也举城投降了。

柴荣遣符彦卿北征,本想耀兵于太原城下,以震慑北汉君臣,并未打算真的攻取太原,因为此时他并不知晓北汉军情。但是,自从周兵进入北汉境内后,北汉百姓争相以食物欢迎周师,哭诉刘氏赋役之重,并表示自愿供给周军所需粮草,帮助周军攻取太原,并有不少州县相继投降,柴荣这才有了一举平定太原的想法,便遣使者与各路军将商议攻伐策略。不曾想,诸将皆不约而同地回言道:“我军军粮不足,请陛下暂时班师,待准备充分后,再一举攻取太原。”柴荣听后,心中大为不悦,催促诸将立即赶至太原城下会军。诸将无奈,只得率军急急向太原进发。

不久,各路周军相继抵达太原城下,有近三十万之众。军士一多,军粮转运就成了大问题了,难免供应不能及时、周到,而且有几路周军根本就没有备足粮草,只得临时就地筹粮。

郭威病重期间,虽然让柴荣典掌内外诸军,但毕竟时日尚短,一时很难根除各军常年养成的散漫、骄横之风,便有不少军士经常抢劫百姓财物,致使北汉百姓大为失望,皆纷纷逃往山谷之中,以躲避周军。柴荣听说后,当即驰马飞诏,命各军禁止剽掠,安抚百姓,而且只征收本年租税。同时,又令各地鼓励百姓献粮拜官,根据献粮多少,拜授不同品级的官职。随后,又调发泽、潞、晋、绛、慈、隰及太行山以东的各州百姓,运送军粮,命李谷前往太原,专门负责粮草的调度。

柴荣决心已定,亲率大军自潞州发往太原。消息传到忻州,北汉忻州监军李勍一听说三十万周军围攻太原,而且是周帝柴荣御驾亲征,便知道太原不住了,竟设计杀掉刺史赵皋及契丹通事杨耨姑后,举城向周军投降了。柴荣大喜,当即以李勍为忻州刺史。

至此,北汉境内各州已相继归顺周朝廷了,只还剩下太原、代州两座孤城!

刘崇硬撑着病体登城探望,只见太原四周,方圆四、五十里内,到处都是周军的旗帜,周军营垒更是星罗棋布,一时间,太原上空愁云惨淡,大有一触即溃之势。刘崇顿时绝望之极,此时,他唯一的指望就只有辽国的援军了。

辽国大将杨兗自从驻军代州后,就疑心代州防御使郑处谦有降周之心,便想以议事为名,召其至辽军军营后伺机除掉他。郑处谦有所察觉,于是抢先动手,将数十名辽军守城兵士杀掉后,即关上了城门,不准辽军入城。杨兗担心他与周军联合,只好连夜率军离开了代州,回到了辽国。辽主耶律阮见杨兗此次率数万辽军南下,竟然未出一战,即无功而回,一怒之下,便将他打入了大牢。

辽军一走,郑处谦即举城投降了柴荣,柴荣大喜,当即升代州为方镇,并建置静塞军,以郑处谦为代州静塞军节度使。

郑处谦遣使禀告柴荣:杨兗虽然率大队辽军北回了,但仍有四千辽国骑军屯驻在忻、代之间的要地、关口,以保障辽国与太原的用兵通道。柴荣不敢掉以轻心,当即命符彦卿、郭从义、向训、白重赞、史彦超等率一万多步骑军前往击灭,同时命他们切断辽国救援之路。

符彦卿率军刚刚北去,代州却突然传来了噩耗:郑处谦被代州守将桑珪、解文遇杀害了,并诬奏说郑处谦暗通辽国。柴荣明知桑、解二将有诈,但此时乃非常之时,根本就无暇追究。

符彦卿率军进入忻州后,辽国骑军就得到了消息,慌忙退到了忻口。符彦卿当即派出侦骑,探看辽军军情。不久,侦骑回报:辽国骑军远远不止四千,至少有七八千骑之多,而且全都是辽国精锐,并全都据守在地势险要的各处隘口。

符彦卿听罢,心内大惊,只好向柴荣奏明实情。柴荣接到奏表,当即命李筠、张永德率兵三千,前往增援。

辽军逃离忻州之时,因为时间仓促,带的粮食并不多,只好分路劫掠粮草,有些辽人自恃马快,竟然到忻州城郊来抢粮食。符彦卿听说后,即设伏于忻州城下,命史彦超率“飞虎二十骑”巡视。

辽骑军果然又来抢粮,而且竟有五六千骑之多,史彦超正好撞上。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