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病龙台(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周师大举南征之际,辽人乘机屡屡南侵,柴荣当时就打定了主意,一旦平定江北,他将置西蜀于不顾,先全力北伐辽国。此时,南唐既已归附,柴荣便已南顾无忧了,便大举征发徐、宿、宋、单、滑、亳、郓、魏等州丁壮数万人,浚通运河航道。

不久,河道即告浚通,柴荣遂决意御驾亲征,收回燕云十六州!随后,柴荣便以韩通为陆路元帅,以赵匡胤为水路元帅,分命诸将水陆俱进,他自己则乘坐龙舟沿河北上。一时间,数百艘战舰扬帆而进,首尾相连达数十里之长,实乃黄河南北之人从未见过的状景,皆蜂拥在两岸围观、喝彩,一路上到处都能听到“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四月十七日,大军抵达乾宁,辽宁州刺史王洪闻听周天子御驾亲临,当即举城投降了。

大军行至独流口,逆流西进,一直抵达益津关。辽守将佟廷晖见周军势大,也举城投降。自益津关向西,水路越来越窄,巨舰已无法行走,大军只好弃舰登陆,继续西行。

当晚,柴荣率五百侍卫骑军露宿于野外。此时,大军尚远在十余里之外,而辽骑军却不时地出没于营地周围,羊角号声此起彼伏。随从的朝官皆异常恐惧,吃不下,睡不着,唯有柴荣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容地用餐、入睡。说来也怪,整整一夜,辽骑军却始终不敢逼近柴荣营地。

赵匡胤率前军抵达瓦桥关后,辽守将姚内斌即举关投降了。柴荣随后就进入了瓦桥关,次日,辽莫州刺史刘楚信也举城投降了。李重进率大队后军赶到后,辽瀛州刺史高彦晖见周军势大,也举城归降了。

至此,数万周军,未放一箭,未伤一卒,就将瓦桥关以南诸州悉数平定了,周军共得三座大州、十七个县、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户。

当晚,柴荣大宴诸将,并商议进取幽州之事。诸将皆认为:“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已尽取燕南之地,这已经是不世之功了,如今,辽骑军皆聚集在幽州之北,不宜再深入了。”柴荣闻言,大为不悦。

次日,柴荣以刘重进为先锋,命其先行进发,占据固安。刘重进发军之后,柴荣亲自率军抵达永定河边,命军士建造河桥。傍晚,他又驰回瓦桥关过夜。半路之上,路过一处高台,柴荣见有一百多父老百姓带着牛酒前来慰问,便问道:“此地何名?”

一老者答道:“历代相传,都称之为病龙台。”

柴荣闻言,默然不语。当夜,就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宰相、近臣听说后,又劝他尽早回军。柴荣无奈,只好命全军暂停北上,传令大军回师。

柴荣在回军的路上,颁布诏命:以瓦桥关为雄州,以滑州节度留后陈思让为雄州都部署,将容城、归义二县划归雄州;以益津关为霸州,以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将文安、大城二县划归霸州,并命韩通从滨、棣二州调发数千壮丁修筑霸州城。不久,孙行友送来捷报,易州被攻陷,生擒辽国刺史李在钦。当日,李重进大败北汉兵于百井关,斩首二千多级。

柴荣回军至澶州,又有些犹豫了:眼见得三关已定,燕云诸州即可指日而下,此时渡河回京,实在心有不甘!于是传令大军原地驻军,想等他的身体好转后,再返军北伐。不想,他越是着急,病情却越是不见好转。故而,整日里郁郁不乐,一个人都不想见,即便是宰相、近臣甚至于太医,他都一概不见。将吏、军士们尽皆人心惶惶,皆预感到将有大事发生。

此时,柴荣只允许一个人可以自由出入于他的卧室,此人便是张永德!于是,群臣们只好让张永德带话给柴荣。大军抵达澶州的第四天清晨,张永德像往常一样去探望柴荣,只见柴荣坐在床头,两眼直勾勾地望着窗外。他叫了数声“陛下”,柴荣才回过头来,平静地对他说道:“朕将不久于人世了!”

张永德大惊,说道:“陛下正当英年,偶染小恙,实在是再平常不过了,不日即可痊愈,陛下却为何出此不祥之言?”

柴荣叹道:“卿有所不知,当年朕在民间之时,曾经梦到神人赠我金色大伞一顶和《道经》一卷。昨夜,我又梦见神人前来,向我索走了金伞和经书,这不是天命将去了吗?”

张永德劝道:“梦乃心生,陛下北征染恙,宏愿一时未能实现,心中有所不甘,故而才有此梦。如今天下未定,根本尚还空虚,四方诸侯皆希望京师有变。眼下,我们距大梁已经很近了,陛下须快快回京,以安定人心,万不可再逗留于此,万一有不测之事,宗庙该怎么办呢?”

柴荣一听,突然问道:“是谁让你说这些话的?”

张永德大为惊慌,答道:“众臣皆有此意。”

柴荣不语,低头沉思了半晌,方才叹道:“我知道一定是有人教你这样说的,但是你却不明白我的心意啊!唉,你为人忠厚,肯定是被人利用了!”

张永德低头不语,柴荣说道:“好吧,咱们回京吧。朕还真的担心,朕还能不能再回到大梁?还能不能再看到朕的皇后皇子?”

张永德愕然,但却不知说什么才好……

柴荣终于又回到了大梁,他刚刚入宫,潞州节度使李筠就送来了捷报,说是将北汉辽州攻陷,其刺史张丕被擒。柴荣大喜,精神略有好转。

南唐泉州节度使留从效遣别驾王禹锡假冒商人到大梁进贡,并请求在京师建置进奏院,以脱离南唐,直接隶属于朝廷。柴荣不但没有答应他,而且还在赐给留从效的诏书中说道:“江南刚刚归附,正在安抚,爱卿一直称臣于金陵,不宜改图。假若泉州在大梁设置邸馆,金陵必会心疑,若是如此,其罪就在于朕了。爱卿遣使者长途跋涉尽职进贡,已足以表达忠心,卿当一如既往地勉力事奉旧君。若能如此,对于爱卿,则是有始有终,顾全了君臣之义;对于朕,则是顾全了安抚天下的一片苦心。”

南唐主李璟听说此事后,大为慨叹,深为柴荣的一番苦心所折服,连忙遣其子纪公李从善随周使钟谟至大梁请安。

柴荣问李从善道:“江南有没有治兵修备?”

李从善大为心惊,忙答道:“江南既已向大国称臣,又怎敢再治甲兵?”

柴荣道:“不然,过去是仇敌,如今则是一家,我与江南大义既然已经确定,就必须保其无忧。然而,人生难料,后世之事,更难以预料。回去之后,告诉你主:趁着朕在的时候,赶快修筑城郭,修缮甲兵,防守要害之地,以为子孙后代考虑。”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