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大时代 第139章 石油(求票中!加更了!)(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今天加更了!以此感谢大大们一直以来对小市民的支持和厚爱,拜谢中!ps:加更了!厚颜求票了!)

“嘟……”

在太阳还未升起时,伴着长长的汽笛声“亚美利加号”油轮在驳船的拖沓下驶入了葫芦岛石油专用码头,装载着5000吨石油的亚美利加号油轮刚一靠港,码头的工人们便开始接驳油管。

“现在的中国人就像美国一样需要越来越多的石油!”

年近六十岁的美国船长看着石油码头上的停驳的另一艘荷兰籍的油轮同样在卸载着石油,心生感慨的自语着。

老船长已经记不清楚在这个码头曾经看到过多少油轮,有美国的、有中国的、有荷兰的甚至于还有日本的,各个国家的油轮从美国、从婆罗洲把中国人急需的石油运到这里,然后经由输油管输送到几十公里外的炼油厂,在那里被提炼成中国人的汽车所需要的汽油、柴油。

“可他们却没有一座可以满足自己使用的大型油田不是吗?他们可以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车,可是他们的油管在我们美国人的手中!在我们的油轮上!没有我们的油轮运来的石油,他们的汽车就里趴在马路上!”

老船厂身边的大副如此说道,如果中国人有油田的话,他们就不需要不远万里从美国、墨西哥、婆罗洲进口石油。想比于中国人的那些性能优异的汽车,这或许算是一个笑话或者是种讽刺。

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或许是世人对于中国的形容和了解,似乎中国永远不会缺乏种种资源。中国是个贫油国!自清末起经许多外国专家的实地考察,他们认为中国是个贫油国,“中国永远也不能生产大量的石油”。

与之相对应的是,过去仅是进口大量煤油,以满足民间的照明的需求。而随着国内汽车、轮船数量的激增以及高速发展的工业上的需求,使得中国对于石油以及石油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工业和动力上的需求,只能大量进口石油以及成品油。

或许是因为后世中国石油资源不足的原因,使得司马从来没有想过大规模开采中国的石油,即便是决定开采二连油田,除了确保西北的石油安全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依靠二连油田的开采培养西北的石油开采、勘探的技术力量。

但是随着国内对于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外国控制着中国的油管的同时,大量的宝贵的外汇也随之外流,而这是司马不能接受的。现在显然已经顾及不到这些问题了,现在对于西北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开发一个大油田。

石油化工产品几乎能用于所有的工业部门中,是促进国民经济和工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化的工业离不开石油,就像人体离不开血液一样。因此,当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石油时代时,石油则成为了“工业的血液”。谁忽略了对“地球之血”的重视,谁就无法驾驭代表现代文明的本国工业社会的前进巨轮。他早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黑色的金子”,而是工业的生命。

“……共和六年,全国各关累计进口煤油为17673万美加仑,货值5876。96万关两。而全国各关累计进口石油和汽油、柴油、重油为8763万美加仑,货值3876。96万关两,仅此一项我国在去年外流外汇就接近一亿两,我国用于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的外汇占全国进口用汇总额的16。7%而今年仅前五个月根据从各关汇集的数据,我国进口的石油和石油制品就几近7000万关两!到共和七年底我国石油进口总额至少超过一亿五千万关两,。在巨额财富源源不断流失到国外的同时,随着国内产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巨大缺口急剧地增加,我国的石油消费越来越依赖于美国和荷属东印度的进口石油。英荷合资的皇家壳牌公司在我国的分支公司以及美国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在远东的合资子公司“标准—真空石油公司”掌握了我国国内80%的石油市场。……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石油来源就只能完全依赖外国的供应了,在我们为我国实业发展所取得进步而欢呼的同时,在悄无声息之中,外国列强已经用另一种新式的前所未见的“石油武器”控制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命脉。……目前,因我国实业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必须依赖美国以及东印度的石油。这种依赖性是一个致命的弱点,缺乏液体石油燃料乃是我国的最大的弱点。如我国在未来不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型油田,那么未来外国列强必然会用关闭涉及到我国工业生命的油管来威胁我们,接受他们的各种苛刻的甚至于丧权辱国的条件!”

刊登在《西北实业报》头版的《石油!工业命脉》一文立即在西北甚至于国内引起了喧然大波,之前从来没有人意识到这石油的重要性,但是文中的数字以及分析却由不得人们不加以警觉,但是在警觉的同时,人们无奈的发现一个事实——中国是个贫油国!

若大的中国勉强算得上油田的仅只有一个西北省二连油田,一个年产量仅只有三十万吨左右的“大型油田”,这个产量甚至于还不能够满足西北自身对于石油的需求,更别提整个中国了!

中国需要石油!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大油田!对于中国而言,这甚至于已经成为了一个当务之急,原本司马还以为二连油田的产量可以满足国内至少未来五年内的需求,国内对于石油需求量的激增,远超过司马的想象。

按照能源委员会的资料,目前西北的每月的石油需求量为6。7万吨,其中陆军和海军的石油消费量占总需求量的35%、并且每月都呈增长趋势,商船队占到其中的23%,汽车占22%,铁路及工厂占15%,小城市与小企业发电则占到5%。而二连油田的产量甚至只能满足其中30%左右,石油的缺口目前只能依靠进口补偿,正如报纸上所言,中国的油管已经被完全外国掌握。

“卡罗林!我需要一个大油田!”

司马直视着面前的威尔•卡罗林用不容质疑的语气说道。眼前的威尔•卡罗林是边防公署能源委员会的主管,这时时候司马当然需要问他要油田、要石油。

“目前警备舰队驱逐舰队、训练舰队每个月的正常训练需要至少需要2000吨重油以及柴油!在未来两年内随着四艘袭击舰的以及其它战舰的服役,这个数字将增加至少十倍!未来袭击舰服役后,一般袭击舰一次出海训练就需要上千吨重油!……如果要击败日本海军,我们要么现在开始储备足够的海军用油,要么就自己找到一个大油田!否则界时日本舰队只需要在太平洋阻截油轮,既可令警备舰队的军舰全部因无油而泊停于港内!”

作为警备舰队司令的沈鸿烈在申请建立海军油料战略储备时,在申请中如此说道。警备舰队的舰船的燃料完全石油化是警备舰队的特点,舰队没有一艘燃煤战舰,石油燃料使舰队保证了需要的高航速的同时,却使得警备舰队获得了油老虎之名,镇海级驱逐舰一次出海训练,就需要200吨重油!而现在警备舰队的用油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先生,一年多以来,能源委员会以及北方石油公司已经对二连油田进行仔细的勘探,二连油田目前的石油产量已经接近顶峰值,对此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在陕西的考察也未取得太大的进展,不过在新疆的独山子地区北方石油公司到是取得一些突破,已经钻井十六口,均已出油,日出油量超过三百吨。我们相信如果石油的运输问题得到解决,独山子油田在未来的产量完全可以满足中国的石油需求,当然前提是要等到铁路修通,当然现在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先修建的输油管以保障石油的供给!我们已经找到了大油田!”

卡罗林扶了一下眼镜平静的说道。

自从一年半以前出任能源委员会主席,卡罗林从来没有放弃在西北的控制区内寻找石油的工作,身为能源委员会的席,卡罗林深知道西北对于石油的依赖远高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也正因为如此,过去能源委员会70%的精力都是在寻找石油。

而能源委员会的责任就是解决重要的能源问题。它职责是统一管理各类能源的勘探、研究、开发和利用。下设管理石油、煤炭等多个机构。以解决西北日益增长的能源问题,主要负责研究,开发和示范的能源技术,调控的能源生产和使用,定价和分配。同时还负责中央能源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计划。

寻找油田一直都是能源委员会所有工作之中的重中之重。在中国寻找石油甚至于不依靠地质理论作为依据,而是中国各地的地方地志。能源委员会的技术人员们根据《新疆图志》记载,“独山子有石油泉二:一在南麓,一在西麓,其色深紫,浮于水面,夏盛冬涸”。

而且通过了解早在1909年,新疆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源、抵制洋油倾销,出银30万两从俄国“购置挖油机一座,运置独山子开掘油井,井深七八丈,井内声如波涛,油气蒸腾,直涌而出……以火燃之,焰高数尺”。

地方志的记载、地方的实际开采出油,让北方石油公司这家西北唯一的一家石油公司决定在独山子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勘探、试采,结果是令人欣喜的——那里是片大油田,除了太过偏远之外,但是相比于燃料安全而言,一定程度上距离或者成本都是可以接受的。

“独山子油田?”

卡罗林的回答让司马想起来早在半年前,报纸上曾报道过新疆发现新油田的新闻,当时司马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新闻,2700公里的以外的石油在没有一条铁路可供使用的前提下,高昂的运费使得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开采利用的价值。

“那里的距离太远了!用卡车运油,运一车油在路上就要用掉一车油,高昂的运输成本是目前我们无法接受的!将近三千公里的石油管理铺设也需要时间!我们需要在东部找到一个新的大油田!”

司马毫不犹豫的否决了开发独山子油田的提意,燃料安全固然重要,但是成本同样非常重要。通往新疆的铁路正在修建之中,而汽车的运输能力有限。这是制约西北地区油田勘探和原油生产的重要因素。

如果石油开采业偏居西北一隅,就不能改变油田不均匀的状况,不能很快发展石油工业,也就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在东部地区找到石油,使原油生产、加工和消费就近就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适应工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嗯!或许可以到到这里试试!”

想了一下司马便站起身来的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位置对卡罗林说道。

眼下再将那里做为未来中国的石油储备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未来的中亚、西伯利亚甚至于中东都可以为中国提供石油,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大油田,而这里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一来靠近铁路、二来那里拥有强大的驻军足以保障油田的安全。

“黑龙江?这里有石油?”

看到地图上的那个位置,卡罗林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眼前的主任,那里会有石油吗?

“有没有石油目前还不确定,但是根据我们从一些渠道得到的标准石油公司以及日本的地质部门的相关情报,在几年前,美国以及日本地质人员都曾在这一带进行过石油调查和勘探,虽然没有发现石油,但是他们的工作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初步了解了松辽盆地东部边缘地层出露情况、地层及构造概况。尤其是美国人,他们认定松辽盆地是一个大型沉积盆地。盆地跨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在距今7000万年以前的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那里曾是一个大型的内陆湖盆,湖中和四周繁衍着丰富的浮游生物和其他动植物。进入新生代以后,大量的沉积物堆积下来,湖盆逐渐上升、萎缩,形成了现今广袤无际、沼泽纵横、泡泊遍布的大平原。通过这些工作,他们划出了盆地边界,勾出了盆地内部构造格局,初步建立了盆地内部的地层顺序。有一些美国的地质人员从其地质构成条件上分析,他们推测松辽盆地应是一个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含油远景极有希望、白垩纪松花江系地层生油储油条件良好的盆地。认为这里很可能存在很厚的生油层,”

看着充满疑惑的卡罗林,司马如此解释道。就像二连油田一样,司马把这一切都推到美国人的头上。而早在二十年前,美国石油公司的地质人员在中国到处寻找石油而进行的勘探为所有的一切提供了最好的掩护。

“那里真的会有油田吗?为什么在美国的石油公司会放弃进一步的勘探?而且为什么我在美国时没有听说过这样消息。”

卡罗林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曾在美国的多家石油公司工作的卡罗林很难想象那些唯利是图的石油公司会放弃进一步勘探,而且甚至于自己也没有听人提到过,发现一个地区可能存在油田,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轰动的新闻,至少在石油界。

“美国的石油公司之所以这样作,可能是因为当时东北处于日本人的势力范围。而日本90%的石油依赖从美国进口,美国害怕日本有了石油,就失去了遏制日本的最有效手段,而且你知道日本利用铁路所有权进行歧视性收费,美国企业在那里生存很困难,所以他们才决定对此保密,只不过我们比较走运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得到了这个情报。卡罗林,我认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试试!”

司马很自然的解释道,这个理由是照搬的后世那个“美国人在1920年就发现了大庆油田”中的理由,这或许是最好的一个解释。

“主任,我记得在上个月前的《中国地质》上有一个报道,春节前西北大学的地质系的学生在满洲里的扎赉诺尔煤矿采集了一些矿物标本,他们将采集的矿样带回西北后,经大学试验所化验分析,发现矿石样品中含有极其微量的石油类沥青,或许……美国人的推断是正确的!那里或许真的有油田!”

卡罗林像是想起什么一样对司马说道。尽管在煤矿中发现微量的石油类沥青并不是什么新闻,但这无疑等于进一步佐证了美国石油公司的对那一带可能埋藏着石油的推测,更何况那里有构成石油的前提条件——那里在7000万年前曾是一个大型的内陆湖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