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大时代 第222章 决定(祝中秋快乐!明天加更!求月票!)(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明天中秋节!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又到一年一度传统的中秋佳节,轻轻地一声祝福,道不尽心中的千言万语,谢谢各位大大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对小市民的支持和厚爱!在这里无语和小市民献上最衷心的问候。ps:明天加更!求月票!)

冬季的西北有三分之一的时候都笼罩在一片大雾之中,浓雾往往大都会接近上午10点至中午时分,在太阳的照射下消失地无影无踪,然而今天的雾却久久不肯消散。从凌晨起,寒冷的雾气就在西北市的各个角落弥漫开来,密得有些让人窒息。

临近午时,雾气才稍许有了减弱,公路上不断的响起了清脆的喇叭声。一辆中华汽车公司产的335型黑色防弹轿车穿过迷雾,从街口中缓缓腰开来。车上一位面貌削瘦的将军正眉头紧锁地看着车子在雾中艰难前进,将军的眉间带着些许忧意。

终于汽车行驶到一座外表简朴庄重的西洋式别墅前。司机抹了一把额头渗出的冷汗,对年轻将军说:“总指挥,到了。”

这个司机口中叫做总指挥的他,就是西北边防军总指挥蔡锷上将,这位这个时代国人心目中的军神,尽管并不是他一手创建边防军,但却是他指挥着边防军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而现在边防军却将可能要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失败。

“哦。”

蔡锷似乎也松了一口气。

“幸苦你了。”

说话间,他下了车,仔细地整理了一下仪容,然后缓步走进房子。

这座房子就是西北边防公署主任、共和国总理唯一候选人司马住的地方,自从这座欧式的灰白色建成后,这里就是西北的半个心脏,或许不久之后,当他离开西北后,这里便会冷清下来。他和他的那位未婚妻一直住在这里。

当蔡锷跨进会客厅的时候,正的插着花瓶的陈婉云就热情的施了一个礼,眼前的这位将军是自己这个未婚夫身边的唯一的朋友。

“蔡先生!您来了!”

“陈小姐!华之呢?”

蔡锷神情显得有些着焦切,这种神色在蔡锷的身上几乎很少有人能够见到。

“唉……”

陈婉云眉间一黯轻叹一声。

蔡锷立即明白了些什么,如果说此时有什么人最为自责的话,恐怕就数司马本人了。

“从早上刚一起来,就到了书房内,到现在还坐在那里一直都没有出屋,连早餐都没用过。蔡先生,您……”

“松坡来啦!”

陈婉云的话音刚落,一个显得有些疲惫的声音从楼梯上传来,接着是轻微的下楼的声音。一会儿,一个神色显得有些疲惫不堪的年青人出现在楼梯口,看到他的神情让两人都有些吃惊。

“华之……”

看到被自己视为兄弟的年青人这般疲态,蔡锷可以感觉出年青人心中的疲意。

“没事。”司马顿了顿,然后继续用平稳的语调说。

“你们不要担心我,婉云告诉厨房烧两个菜,今天松坡在这里用午餐。”

话话间司马走向前来,到了沙发边上,冲着担心不已的陈婉云强自挤出一些笑容,同时吩咐了几句,似乎是想让担心不已的陈婉云放下心来。

“松坡,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是不是暴风雪停了!”

司马在书房里查找了关于此时俄罗斯的天气资料,结果没有任何进展,毕竟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内战时期,鲜有相关的气象资料,仅仅只是从一些红白双方将军的回忆录中查到了一些资料,这个冬天是最冷的一个冬天,曾经有数百万红俄双方的军民冻死。

刚座下的蔡锷被司马的这个问题给问住了,神情显得极不自然。

“唉!说吧!有什么坏消息!”

从蔡锷的表情中,司马得到了答案,看来他并没有带来好消息,甚至有可能是相对的消息。几天来司马唯一得到的一个好消息,就只有伊热夫斯克167团被成功解围的好消息,但是半个伊热夫克至今仍然在苏俄红军的控制之中。

“俄国人又动员了四十个师!并准备增援到喀山,按照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他们准备把四十个师投入到喀山与伊热夫斯克之间,以加强两地阻止兵力,我军打通伊热夫斯克和喀山之间交通线的希望现在变得越来越小!”

说话时,蔡锷的神色显得有些凝重,无法打通两地之间通道,会是什么结果?

“看来他们是真的铁了心想吃掉我的兵。”

司马的嘴唇动了动,沉默了一会,然后十分用力地说着。

“好吧!该来的迟早都是要来的。”

蔡锷感觉面前的年青人似乎是在下了一个莫大的决心,蔡锷很好奇此时司马的心中在作着什么样的决定。

吃完午饭后,司马和蔡锷坐车前往军委会的会议室。和往常一样司马一定要蔡锷和自己同车。

在车上,一直沉默不语的司马突然开口说了一句话。

“松坡!如果我们使用特种弹有没有可能撕开喀山和伊热夫斯克之间红军的防线!”

“这……或许可以试一下!”

尽管猛一听到司马提议,蔡锷感觉到背后似乎凉飕飕的,毕竟这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如果使用特种弹撕开俄军防线,使用量不会是几千发特种弹,其数量将会超过世人的想象,否则很难撕开一个由数十万人组成的防线。

“哦!那我们就试一下吧!”

此时司马对使用特种弹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压力,毕竟这是为了救人!

汽车很快到达了目的地,蔡锷陪同司马进入了会议室。只见会议室一头墙上挂着面五色国旗和边防军的铁血旗。会议室中央有两排长案,长案的两排长案边毕恭毕敬地坐满了衣领上星光闪烁,胸前挂满各种勋章的将领。

这些军官们大都是参谋部的参谋军官,他们的军衔左边为官阶军衔,右边为极富有中国特色的交叉竹节,在中国古代古代,筹是竹子做的,用来计数,以后筹就代表计划、计算,使用竹节象征着参谋军官运筹帷幄之意。

“主任到!”

随着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那些一直端坐着的将校军官们立即整齐地站了起来,保持标准的立正姿势。

走进会议室的司马面无表情地走到桌前,看着在座的军官,脸上露出些许似乎带着鼓励之意的微笑,司马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在人前表现出信心。走到首席的司马径直坐下来,然后伸出双手,轻轻下压。

“坐下吧!”

“霍。”

会议室内的将校军官们整齐地坐下。

“现在由指挥中心副参谋长林挺松上校给大家介绍现在的态势。”

身为参谋长的王公亮起身宣布道。

只见年仅三十多岁的林挺松站了起来,走到会议室的一边,拉开蓝色的幕布,一张地图出现在大家面前。

“我现在来介绍一下敌我双方近期态势。从今年1月3日开始,苏俄红军在喀山的67个师以及从芬兰湾沿岸炮台增强要塞炮兵对喀山我友军及我军发起全面反攻,目前喀山我友军以及边防军近六万军队已陷入其包围之中。根据我方所得的情报,苏俄红军部队为谋救战场上绝对优势,正在积极动员部队,进一步加强喀山与伊执夫斯克一带红军兵力,同时不断在喀山地区发起攻势。同时原驻俄德边界的重炮部队以经开始利用铁路、水系向伊热夫斯克增援。苏俄各个新建师级单位调动频繁,预计在未来两周内将有25-35个新建师级部队抵达伊热夫斯克。具体是番号以及部队指挥官的资料正待查证。而自昨天晚上起,苏俄第6、7、9、12、13军集团军对喀山城内再一次发起猛烈进攻,目前已占领喀山约四分之三城区,我军及友军四十六万军队队被压缩在面积不足270平方公里范围内。我们的判断是苏俄红军将会进一步加强攻势,在确保在我军打通交通线之前,彻底消灭我军及我友军于喀山部队主力。”

“……根据目标前天气情况,如果暴风雨不能在短期内停止,喀山守军将陷入弹尽粮绝之境。也就是说,我们一周的时间!”

林挺松说完就回到座位,所有的参谋官们此时都在低头沉思,一周内突破近三十万人而且不断增强的苏俄红军防线,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

司马见无人表态,就干咳一声。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职以为,我军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派出空军、浮空部队对喀山守军提供补给!同时命令远征军主力悉数投入战场,以谋求在短期内打通交通线!同……”

一个身材发福,面带些许凶相的将领看周围人都不说话,猛然站了起来。他就是边防军中保安系的头脑马山,这个眼中永远只有先生的命令的边防军中将,新编第六集团军司令。

“我不同意马司令的看法。”

一个高大威武的将领站了起来,声如洪钟。众人一惊,如何有人会这般一上来就打断马山的讲话,毕竟马山的背后可是整个保安系。当他们望过去,只看见是边防军参谋部的高级参谋陈干中将站了起来。这位山昌邑人,早年入湖北陆军学堂,后留学日本陆士,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共和成立后,历任山东军统领,陆军第三十九混成旅旅长,总统府中将参军,去年卫国战起后,离开山东来到边防军中任职。

陈干丝毫不在意自己打断了马山的发言,反而慨慨而谈起来。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