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大时代 第273章(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尽管迫于列强的的压力,中国外交总长顾维钧和本野特使虽然进行了近二十天的极其紧张的谈判,而且中国做出了适当的让步,但在根本原则问题上无论是中国或是日本政府继续坚持它的主张寸步不让,日本要继租关东州,中国要收回关东州,原则上的差距使得两国之间的紧张气氛,越来越濒于破裂的地步。

随着谈判的进行,即便是最乐观的观察家也逐渐感觉到,一触即发的战争乌云开始笼罩远东的上空。尽管,中国报纸每天大量报道官方消息,说什么中国政府绝不放弃最后一线和平希望,决心继续尽最大努力,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调整中日关系,以维护两国和平。

但与此同时,日本的报纸上却又大放厥词,支那要求日本帝国从关东州撤兵,等于逼迫日本举国自杀,中国的要求是蛮横无理而不符合国际约法的,而且声称日本则是一贯主张和平的;为了避免战争,日本不惜作出最大的让步,如此等等。

总之,两国官方或民间的宣传报道似乎都是在两国官方主导下进行的报道,两国政府的宣传使两国人民相信,一切都是对方不对,他们即便投入战争,也是迫不得已的自卫战争,是为了争取本民族的权益和生存而战,为奠定远东的持久和平。

尽管的两国政府一手控制了全部宣传机器,进行了种种对内宣传,但是在日本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些议论“见鬼去吧,支那人早就要打仗了。哪里想什么和平,说什么为调整中、日关系作最后努力,不过是麻痹的权宜之计罢了!帝国必须要不惜一切,惩戒支那人的无礼!”

二月十五日,当本野三郎作为特命全权大使从羽田机场出发,取道冲绳、台湾飞往香港的时候,一些报纸把他称为令远东恢复和平的使者,在一些人看来,或许他的出发意味着日中两国或许可以恢复和平。

“……这是尽了最后的努力,但愿成功!”

可是与之相反的是,在日本的民间却流传着其它的议论

“去他的吧。这也不过是打掩护,海军不是已经进入战备了吗!联合舰队不久就会再次集结!把支那人的那些破船统统打沉至海底!”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街谈巷议的事不可小视。在那些模模糊糊难以捉摸的传说背后,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事情的真相,但至于事件的真相,或许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得知一二,但即便是最乐观的人也不会对在香港进行的漫长谈判,抱以任何信心。

“战火不日将燃!”

在时光迈过共和十二年三月的门槛时,中日两国的新闻界都用同样的主题表明了两国民间对和平的绝望。

早在西北时代根据当时制定的国防方针,即将日本定为头号潜在敌人,即便是在战争时期,这一点仍然未改变,陆海空军的军校更是不断的向学员们灌输“中国之大敌是日本”的思想。

而针对日本的作战计划都在根据具体形势,逐年不断修正完善,图上演习也是不断,相应的各种情报收集工作自然只会更早就开始进行了。要是真得打了起来才抱佛脚,那么国防军参谋总部的人就都得该枪毙了。

几年下来,中央调查局、军事情报局、海军情报处、空军情报处积累的各种情报可就不少了,其中仅仅关于日本工业布局的东东就有几乎2000个卷宗。不过原始情报虽然有了,常识告诉每一名军官和情报人员,这其中自然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些情报资料最后均被汇集至一个独立的机构……联席情报委员会进行甄别,并由其制定相关的报告提高陆海空军部以及总理。

早在共和七年,空军便开始研究对日本实施越海轰炸,而越海轰炸的依据则是早在共和十年“联席情报委员会”向空军提交的提交了第一份关于轰炸日本的战略目标的前瞻性报告,将199个最重要目标分为9大类:军火武器、飞机制造、钢铁、机械、铁路交通、电力、石油、海军基地和船坞以及船舶制造等。

光列这么一个基本清单还不算难,不过下一步的识别、筛选特别是确定优先顺序以便能更有效的打击削弱日本的战争机器,并最终以战略轰炸促成日本的投降可就不简单了。

为此,空军在收到这一份报告后,就立即成立了空军战略研究委员会,用于分析有关的目标,除了空军的军人参与其中之外,这个机构内还包括众多平民专家、学者,因为要涉及大量的工业、商业情报资料的分析处理。

尽管现在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报告,但找到日本的准确工业情报仍然非常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严格的保密和审查体制,公开的资料很少,弄不好还是故意弄错的,而且外国人也很难接触到关于军事工业布局的关键情报。

正因如此,在共和十一年,他们提出一个原则,直接给出了用燃烧弹对日本城市目标轰炸效果的评估情况。这份报告可以说是非常的大胆而且详细:用燃烧弹轰炸日本城市,而且估算了所需的吨位,这一切则是建立在日本城市建筑高可燃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来说,和欧洲不同,日本的工厂高度集中在几个主要城市里,东京、大阪、名古屋等等,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相当一大部分日本的工厂甚至军事目标还是和居民区混杂在一块,一旦居民区起火,大火很容易就会蔓延到周围的工厂。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烧毁一片城市总比炸掉这片城市中的一个工厂要容易得多,前者只要不分青红皂白扔炸弹就行。另外,在民居当中还有大量的小工厂和手工作坊,战时条件下,这些小工厂、作坊等等都担负着给其他大工厂提供零部件的重要任务,从哪一个角度上讲都算是日本战争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所当然的军事目标。……”

在向总理讲解时,张锐不停的用几年来空军侦察机的航拍照片加以说明,这些情报是几年来国内情报机构能力合作的结果,也是空军战略研究委员会几年来的取得的最大成果。

“我想知道一点,如果用燃烧弹攻击日本城市工业区。我们需要用多大的力量,空军有没有那个能力?还就是在轻炸以后的对日本工业的打击效果。”

让日本燃烧!脑中一浮现出这个念头,司马就按不住心中的兴奋之情,这是多少国人的梦想,至少是在那个年代,二战时美国的东京大轰炸能不能在自己手下上演,对此司马并没有信心,毕竟相比于二战美国强大至变态的远程轰炸能力,中国的远程轰炸力量还十分脆弱。

先生的问题问的非常专业,作为战略研究委员会的一员,张锐自然知道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过去一年中委员会面对的最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这个问题是越海轰炸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这时张锐留意到,总理似乎并没有翻看手中的报告,而是等待着自己的讲解,原本只是准备概括的解释一下的张锐,连忙在脑中回忆起具体的数据,幸好那些数据早已经被刻进了自己的脑子里。

“先生,请您将手中的资料翻至第75页,根据对燃烧弹轰炸脆弱性的不同,我们将将日本的城市市区分为3种,a类区是最脆弱的地区。包括主要商业区,拥挤的混合小工厂、作坊的住宅、工业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在8000人以上,大约占到城市人口的25%,如果要彻底破坏每平方公里约需要2吨燃烧弹。b类区拥挤程度好一点,人口密度在4000人以上,46%的城市人口,彻底破坏每平方公里约需要3。85吨燃烧弹。最后是c类区,它算是非燃烧区,如城郊、纯粹的工业区、一级消防设施良好的商业区等等,总城市人口的29%。相比之下,尽管a类区所含有的工厂要少于b类区,重要性要差一点,不过这么高的人口密度,如果被破坏以后间接效应非常明显,所以a类区和b类区一样都是轰炸的重要目标。根据日本工业布置,我们认为轰炸应主要集中在6个日本主要城市:东京、大阪、神户、名古屋、横滨、川崎。如按照标准的高空编队轰炸的模式,12架一个编队,6000~8000米,每架携弹2。1吨,根据我们的测试数据显示,可以覆盖长1。5公里、0。5公里宽的地方。假设20%的飞机没有到达目标,20%到达目标的又由于种种原因投得不准,这样估算起来起码要一次要一个大队160架左右h-17才能对类似神户一类区这样的地区达到较好的轰炸的效果。而且分上几次是不行的,一次飞机和所投得燃烧弹太少很容易扑灭,即使烧了几个房子也等于帮着日本人建防火隔离带了。空军目前装备有1172架h-17型轰炸机,因而有足够的能力摧毁这些重要目标,根据我们分析数据显示,如我们摧毁2000平方公的里城区,即可摧毁18000家小工厂和作坊,主要工厂的产量降低58%,同时可造成600至少800万人无家可归!”

张锐的报告让司马的眉头扬了起来,轰炸日本对司马而言并没有任何压力,如果有机会的话,司马甚至非常乐意看到“东京大屠杀”的上演,但理解告诉司马,那……是不可能的!不过轰炸或许可以帮助自己达成这一几十年来,十余亿同胞的宏图壮志!

“告诉我,需要多少吨炸弹?”

参会的众人都听出司马语中的轻松和快意,眼光不禁变得有些诧异,是在为他的“双重标准”,要知道在英法对汉堡进行轰炸时,他可是全世界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对城市的狂轰烂炸。

“那是对全人类的犯罪!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而现在他竟然……这就是总理常说的“双重标准”的体现。

“估计至少4万吨以上的通用高爆炸弹才能对日本的工业造成严重破坏,而估计一万吨左右的燃烧弹就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我们……”

出乎张锐意料的是,在自己报出这个数字时,总理的眉头一皱,这是怎么了?张锐心下不禁忐忑起来,总理不会……

司马挥挥手打断了张锐的报告,二战时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至少说明一点,自己的空军太过于乐观了,对燃烧弹的威力过于自信!

“不够!相信我!一万吨燃烧弹远远达不到你们的估计,我相信至少需要15万吨燃烧弹,才能达到你的报告中那种效果!……”

话说一半,司马又犹豫了数秒。

“这样,你们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轰炸强度,至于炸弹的问题,这个自然有国动委考虑!培林,记住你给我的承诺!600万至800万!放手干吧!”

“龙颜大悦”的司马做出了最后的拍板,空军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在小范围内获得了最终的通过,到现在为止,军方的情报分析人员的任务算是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作战参谋制定作战计划加上最终的拍板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