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新时代 第35章 钳制?(求月票!)(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答应或是拒绝?”

坐在办公室内的司马双手拄首看着代表团发回来的电报犹豫着,尽管难掩面上的喜色,但犹豫总还是要犹豫的,毕竟这个问题解决之后,中国的海军规模就将从根本上受到限制。

尽管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讲,这次会议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外交胜利。

“3。4!3。4!”

盯着电报的司马喃喃着这一数字,这一比例远超过自己的最初预期,远超过历史上日本在会议上获得的比例。

代表团取得这一比例的根本是情报战上的胜利,早在数月前,国内多座船厂同时开始建造或着手大型战列舰,不具备建设条件的船厂大肆扩建船台、船坞,国内的四台1。5万吨级水压机,全力为建造海军生产战舰厚装甲板,以及火炮身管,西北钢铁企业联合体、鞍山钢铁企业联合体,同时新建立特钢厂,新建三座1。5万吨自由锻水压机,这些情报无一例外的被英美两国侦得。

“同时开工四艘,新建10万吨级船台、船坞6处,一年后,中国将有能力同时建造4艘4。5万吨战列舰以及6艘7万吨级中华级超过战列舰的工业生产能力,四年后,中国将挤身世界第一等海军强国之列!其超级战列舰远超过世界任何一国……”

几乎整个欧美报界都在喧染着中国工业界的倾全力投入“海军军备竞赛”的报道充斥在欧美报纸的头版,欧美海军专家不停在的报纸上展开争论,探讨中国全力扩充海军在未来对本国造成的威胁。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情报部门精心策划的骗局,船厂是在扩建,不过是在去巨型远洋散货轮、远洋油轮的生产作准备,新建特钢厂与三座1。5万吨自由锻水压机同样是为满足国内工业生产的需要,只不过施工被标注了“国防需求”的国家重点工程。

中调局、军事情报局精心设计了这个骗局,只不过这个骗局的代价是巨大的,为了这些工程国家直接投资、银行贷款上亿元之多,而正是国家以及银行的巨额贷款使得国外情报机构,从未将视为骗局,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如“威廉二世”一般的“疯子”,不计代价的扩充海上军备。

而面对这一现实,英国、美国能从的只能被动的接受,中国的舰队规模虽然目前大都只停留在纸面之上,但国内工业力量的大兴动却让他们不得不相信一个事实,中国海军已民经雄心勃勃的展开军备竞赛。中国海军规模超越英美两国只是时间问题,这一现实迫使英美两国必须要在华盛顿将中国视为“准二等海军强国”,而非“世界海军第六强”。

正是有了这个前提条件,英国、尤其是美国才会接受中国近乎“讹诈式”的要求,战舰吨位限制提高至4。5万吨,中国的海军规模相当于英美两国的68%,可以说会议的结果对中国是乐观而有利的。

“总得来说的无论如何,3。4对于中国而言都是最有利的!”

有些犹豫不决的司马在唇边自喃着。

“反正主力舰并不重要!”

最终犹豫了好一会、又经过一番自劝后,司马才算是拿起笔在电文纸上拟发意见。

“可惜了!”

批准这一方案后,司马长叹一声,之所以可惜,是因为或许、没准中国还可以谋求到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只是3。4的主力舰比例,如果能用裁军换取对方放开殖民地市场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三天后,作为中国全权代表团团长的顾维钧正式答复美国政府,中国政府愿意接受5:5:3。4这一比例,作为回报英美国两国支持兰芳作为荷兰联邦成员,获得独立地位。美、英、中三国的主力舰比例刚搞定,看到中国靠着死磨硬缠与中途退出的会议的办法,得到了丰厚回报的法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又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漫天要价起来,要求拥有四十万吨的主力舰。

面对法国和意大利的漫天要价,美国尤其是英国在这个时候哪里肯答应,好不容易说服中国接受了34万吨的条件,现在法国、意大利竟然要求获得40万吨!这绝对是痴心妄想!尤其是英国几乎处于暴走边缘,最终四年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硬是几乎给他们打了个对折:二十二万吨。

摆平了主力舰,在航母问题上,除了中国坚持要求拥有相当于美英80%的航空母舰吨之外,各国并没有任何异议,最终由于各国并没有认识到航母的作用,因此各国并未存在太多的分歧,英美两国在稍加坚持之后,最终同意了中国的要求,“并不重要的”航母问题,各国仅仅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达成协议。

可航母问题刚一解决,未等各国代表松下一口气。五国又在限制潜艇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争吵并不是发生在中国身上,而是发生在英国与法国之间。

英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忌讳他国的潜艇,因为在欧战期间,神出鬼没的德国潜艇让英国的舰艇和商船吃够了苦头,成了英国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英国海军主张完全禁止潜艇。而法国针锋相对,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议,声称如果不准海军弱国使用潜艇,就等于是把它们交给海军强国任意宰割,因此根本不应对潜艇作任何限制。

于是双方展开了唇枪舌剑般的争吵,毕竟潜艇被法国视为保持“海军优势”,弥补主力舰差距的有力武器,如果完全禁止潜艇,将令法国失去全部的海外利益,经济上陷入困难的法国,不能如同中国一般,财大气粗并雄心勃勃的制定一个大洋舰队计划,然后用疯狂的扩充军备,迫使英美两国接受法国的要求,潜艇是法国最后的保障。

面对法国的要求,仗着一战时“拯救“了法国,英国首相斯坦利几乎是气势汹汹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英国决不能允许拥有八十万陆军的法国再拥有头等的潜艇舰队!”

对自家的这个邻居,英国持有的警惕远超过他国,他保持世界头等陆军没有问题,更何况他还不是头顶,但海军……英国海军已经不可能再保留曾经的两强舰队,对这个近邻的海上力量自然要尽可能的削弱。

法国总理白里安随即毫不示弱的反将了斯坦利一军。

“如果英国愿意取消主力舰,那我们就立即取消潜艇。”

面对白里安的反击,斯坦利立即给予了回应。

“基地遍布各地的法国,如果再拥有大量的潜艇,那对英国的威胁可能要比德国对英国的威胁大许多倍。”

欧战时的蜜月期早已在渡过,现在英国与法国虽然未走向敌对,但是英国却需要考虑到未来几十年,英法两国爆发战争的可能,拥有大量潜艇的法国显然不是英国愿意看到的,尤其是海军力量遭到限制后的英国。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