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新时代 第199章 草菅人命(求月票!)(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毫无疑问,现在国防军已经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了,象征自由与正义的五色旗在亚洲大地的飘扬,宣告着亚洲真正自由与解放的到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我们必须由衷的说一话!国防军万岁!”

《中华时讯报》共和21年3月18日

印缅边界的北部山区,草深林密,路少坡陡。这里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环境最险恶的地区之一。方圆五六百公里,到处崇山峻岭,山峦重叠,河密布,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和中国南方俊秀、隽永的山岭相比,这里更充满着野性勃勃的生机和原始的韵味。前者若是一群花枝招展充满青春魅力的闺秀佳丽,野人山便是围着烈火赤身狂舞的一群未脱蒙昧的山莽野人,甚至是一群人面狮身的妖孽。

杯口粗的竹子紧紧挤在一块,砍不断,推不倒,硬是象道道天然屏障。芭茅草、飞机草高达两米以上。草丛中夹着杂木,杂水中盘着带刺的长藤。节今刚过“雨水”,这里的气温竟高达三十四、五度。这一切,都给在从林中急速穿插的进部队部队带来不可想象的困难。

丛林内的官兵们心急火燎地沿无路可寻的山沟插进,只见由前导分排在前面停住了。跟上去一看,面前是三米多宽、两米多高的木薯林,钻过去无空隙,爬上去又经受不住人。尖兵手持丛林刀,左右横飞,为全连砍通道路……

突然,一声“哐啷”的金属撞击声,震荡回响,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把正在行军部队搅得人心惶惶。

“小心点!”

作为连长的威克操着一嘴流利的中文,一双眼警惕的朝着前方看去,尽管这里基本是一处千百年来无人深入的原始雨林,但在雨林深处仍然有一些土著村落的存在,对于这些生活在深山雨林中的土著人而言,他们没的所谓的国家忠诚,他们不会感激中国解放了缅甸,反而会被英国人提供的几箱老式步枪、几驮鸦片所吸引,进而充当英国人的侦察兵,甚至袭击国防军分队。

对于这种背叛亚洲民族的土著人,司令部的命令非常明确。

“杀!”

国防军一直坚持着传统的反游击、反叛乱作战,即以铁腕镇压区内叛乱,国防军不吝于展示自己的仁慈,但同样的,作为报复,也绝不吝于展示自己的铁腕。

这时,步话机中传出了呼叫声,是营部在询问负责迂回穿插任务的九连的位置。

威克忙展开地图,现地对照。

一排长凑过来,瞧了几眼地图,一下用手在地图上指点说。

“在这儿,错不了,这就是我们九连的位置。”

威克点了点头,看了看眼前正在行军的部队,因先前越过沼泽地,此时所有人的丛林迷彩作战服完全都是黑泥色,同时对着步话机向营长报告了九连所处的位置。

步话机中传来营长焦急的声音。

“太慢!太慢了!要加快速度!要加快速度!”

“是!”

尽管明知道自己的连队在丛林中长途跋涉后,早已经疲惫不堪,但威克仍然服从了长官的命令。

“把背包内除弹药、食物、急救包之外物资,全部扔掉!一排继续头前开路,二、三排,协助支援排携带弹药!”

一接到命令,九连的168名官兵纷纷扔掉自己背包内的物资,这个决定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尽管执行穿插任务时,所有人都减轻了装备,但步兵每人负重仍然超过三十五公斤,支援排每人负重超四十五公斤,要加快穿插速度,就必须要扔掉一切不必要的物资!

“只留压缩干粮、乙型口粮只留餐包,罐头一率扔掉!”

为争取按时抵达指定地点,官兵们冒着高温在热带高山密林中穿行,上山豁出命去爬,下山干脆坐下连滑加滚,一个个衣服全扯碎了,身上青一块、紫—块……

当到达营部制定的休息地点后,两天三夜的艰难行军,使许多人脚上起了水泡、血泡,甚至有人脚上的水泡、血泡与鞋袜粘在一起,每走一步都痛得钻心。这时,人困马乏,来不及选择地方,听到休息令,大家便就地躺下,很快进入了梦乡。

累的同样走不动的威克在下属入睡时,仍然窝靠着树干,拿着地图一厘米一厘米的计算着四个小时后的行军路线和行军速度,九连的任务并不仅仅只是穿插,而是担负着全师的前导任务,沿途消灭英印军队的侦察部队、警戒部队,为全师的穿插创造机会,在他们后方35公里外的热带雨林中,山地26师,同样在热带雨林中苦苦行进着。

尽管雨季的未至,但一场中雨让印缅边界雨林内一些干枯的河道出现了河水,微涨的钦敦江上,三条由由路桥箱组成浮桥上,一辆辆六驱卡车、装甲车正朝着对岸驶去,未着雨衣的士兵扛着武器越过宽阔的钦敦江。

在江边,大队大队的新闻记者采访着过江的国防军63军官兵,从昨夜第一艘浮桥建成,第一名国防军官兵越过宽阔的钦敦江为标志,旨在解放印度的“天竺计划”全面展开。

“……印度的自由关系到整个亚洲民族的自由,印度的解放意味着整个亚洲都将迎来解放!当第一名印度国民军的官兵踏上印度的国土的时候,印度解放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

在江边第三座浮桥边,穿着身印度国民军军装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总理的满面笑容的接受着记者的采访,印度国民军将配合中国国防军一起,参与解放印度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之后,自己必定将会成为整个印度的英雄!

即便是甘地……他只能成为一个精神领袖,印度的未来属于自己!

当钱德拉。鲍斯面对着记者的采访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中的时候,在距离钦敦江不到3公里一片丛林内的开阔地带,除去来回巡逻的官兵之外,十几门40毫米形成一个完整的战区防空,在伪装下,一个个的集装箱散布在草地上,几条野战天线塔耸立在林间。

63军的军司令部设在一个由四节集装箱组成简易空间内。密如蛛的电话线扯进集装里,白色的内饰与外间的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指挥所内干燥而凉爽,外则则是潮湿而闷热。数十个白色的节能灯映照着指挥所,在光线照射下指挥所内显得有些平静。

彭得华微蹙浓眉,凝视着洞壁上悬挂的巨幅作战地图。地图上,作战参谋人员标出的各式红蓝箭头和其它标记,将英帕尔地区敌我态势分布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来。

昨天,英东南亚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得知中**队渡过钦敦江的消息后,迅即亲临英军第14集团军司令部。在听取了集团军司令斯利姆的军情汇报后,蒙巴顿决定:把钦敦江以西沿边境进行防御的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上来组织防御。

彭得华知道蒙巴顿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使得国防军的进攻部队远离自己的后方基地,63军不仅要被迫背靠宽阔的钦敦江作战,而且还得完全依赖很不安全的丛林运输线。此外,又由于雨季即将使一些干涸的河床变成汹涌的急流,国防军必须在雨季到来之前迅速取得胜利,否则就不得不面临一场灾难。

“打下英帕尔,做吃邱吉尔!”

这是面对后勤问题以及可能的后路被断,63军向参战部队传达的口号,几乎所有的官兵在昨天和现在都在重复着这一命令,这似乎成为了光荣,试问国防军有那一支部队,在战斗中下达“你们的补给就是你们所随身携带的!下一次补给在打下英帕尔之后。”

210发步枪子弹、8至12枚手榴弹、可供30天之需的压缩干粮、四份急救包、一份热带急救药包,这是每一个参战官兵所携带的物资,这里没有可供使用公路交通,唯一能依赖的就是官兵自身!唯一的交通工具也是士兵的双腿!

彭得华又仔细审视我方兵力部署情况,眼中闪动着一些异样色彩。

“……我军全部渡过钦敦江后,随即兵分三路,以第133师和第135师分别从南面和东向英帕尔进攻,而第137师则向英帕尔以北的科希马进军,支援第6山地师!

驻守英帕尔地区的由斯库纳斯中将指挥的英军第4军和英军第15军又英印第57师和英印第73师两个师,总兵力近二十万之多,,通过长时示假以及情报工作,英军已认定,我军的进入印度的主路为英帕尔,因此,目前英帕尔集中了英国人在印度的全部精锐。”

示假!这是63军所展开的军事行动的根本,实际上,在“天竺计划”中,一个月前才抵达缅甸的63军,所担负的任务只是助攻、祥攻的任务,这也是为什么几乎在战役刚一展开,国内以及南洋各独立国的新闻上几乎扑天盖地的都是63军进攻英帕尔的新闻,似乎英帕尔就是国防军进攻印度的重点。

甚至于连同那支自由印度国民军的主力也北调至缅北,大量的工程兵部队几乎自己缅甸获得解放之后,就开始在缅北的丛林间构建简易公路、野战机场,甚至空军调动了超过300架运输机进驻以保障部队后勤供应。国防军情报部门几乎运用了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成功制造出了一个假像。

国防军的目标是英帕尔!

但另一支部队,却即将悄悄的从另一个方向发起进攻。

“……日前,英印副王已下令英印第7、第8军南调至英帕尔方向,预计将于5日后到达英帕尔……”

“第6山地师到什么地方了?”

在参谋长作着敌我兵力部署汇报时,彭得华问道了另一个问题。

在作战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英印军集中所有的军队在英帕尔附近高地,最防御最坚固的是南方正面,钢头、锡北、屁股松,正因如此,在一个星期前,作为63军司令的彭得华,才会提出对英印军的打法是“打头、剖腹、切尾”。

尽管对外界大造“打下英帕尔,坐吃邱吉尔”的宣传,但在内部却通令全军要准备实施强攻,准备打硬仗、啃骨头。插入、迂回、分割、包围,把敌人打死、打伤,或俘虏,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是战争的胜利。

胜利!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