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军神(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定襄道行军大营,李承乾下马站在营门口,早有侍卫上前通禀,李靖治军甚严,如若没有李靖的手令,便是太宗亲自来了,也进不得大营。

时间不长一个年近六旬,长须垂胸,却异常英武的将军便带人迎了出来,虽然没通名报姓,但杜睿猜测应该就是那位威名赫赫的大唐军神李靖,李药师了!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战争史当中,这位有着军神之称的大唐宿将无疑占据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后人的评价当中他与战国时期的白起,汉代的韩信并称,可见他的功业之盛。

李靖,字药师,汉族,祖籍雍州三原。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祖父李崇义在北魏时期担任过殷州刺史,舅父韩擒虎为隋朝名将。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只是能流传到后世的却不多。

他出生于官宦之家,成年后便长得异常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曾其背道:“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李靖出仕之后,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年,李靖任马邑郡丞。这时,反隋暴.政的农民斗争已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着隋朝的腐朽统治。

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遂“自锁上变”,将往江都,以告发此事。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

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俘获了李靖。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太宗也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不久,被太宗召入幕府,用做三卫。

自此李靖才算是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军律生涯,此后他平定萧铣,安抚岭南,剿灭辅公祏,大败徐元朗,多立功勋,太宗继位之后,便擢任李靖为刑部尚书,不久转任兵部尚书。因他作战屡建功绩,授爵卫国公,赐实封四百户。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靖更是作为此次北伐的主帅,亲手覆灭了突厥,晚年更是远征吐谷浑,为大唐的天下立下了不世功勋。

但战功累累,威名赫赫,李靖却没有走上历史上那些著名统帅的后尘,历史上白起,韩信都是因为战功太盛,为主所嫉,最终才惨遭横死,在这一点上,李靖却更像战国末年秦国的宿将王翦,懂取舍,知进退,最后享有善终。

这种性格,事实上早在李靖年轻时便已经养成,青少年时,李靖也曾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

原本的历史上,到了贞观八年,担任宰相职务刚满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辞任,而且言辞恳切。

太宗也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转告他说:“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贤智,莫相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随后更是特颁下诏书,加授特进,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如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到中书、门下平章政事。不久,又特赐李靖一条灵寿杖,以帮助他疗养足疾。

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情恶化,太宗亲临病榻慰问。见李靖病危,也是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道:“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