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倭人来犯(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怎么办?都到了这一步,现在谁还能知道怎么办?

大院君原本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四路齐下,定然能迫使大唐退兵,却不曾想到,新罗王金春秋竟然有自己的小算盘,连打都不想打,直接投降了事,至于被发动起来的高句丽人,也不过是给唐军留守部队制造了些许微不足道的小麻烦,就立刻被平下了下来。

百济这边坚壁清野的战略给唐军制造的麻烦,也是微乎其微,在占据了高句丽之后,又有水军的便利,唐军的补给便从来没有过短缺的时候。

剩下的就只有倭国的援军了,不过看现在的情势,百济已经等不到倭国援军到来了,唐军已经打到了家门口,即使在王宫大殿上,都能清清楚楚的听到喊杀声,即便倭人从天而降,恐怕也不能阻止百济的灭亡了。

“大王!如今还是早作准备的好!”大院君扶余真想着,对义慈王说了一句。

义慈王闻言一惊,道:“王兄说得什么,什么早做准备!”

扶余真咬了咬牙,道:“大王!里来亡国之君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即便唐人皇帝为了现实自家的宽宏大量,恩养大王,却也少不了折辱之事,大王如今,不如不如”

扶余真的话没有说完,但是义慈王却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要让他以身殉国啊!

义慈王可没有这个准备,他才二十多岁,还没有好好的享受过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他的荣华富贵还没有享受完,岂能死了。

“不!不!本王不要!本王不要!大不了本王也学着新罗人的样子,投降就是了,想那唐人总不会太为难本王!”义慈王连忙道。

扶余真眼神之中闪过一丝不屑,道:“大王不可投降!大王身为百济之主,自当为百济皇室的列祖列宗的脸面着想,百济传承数百年,决计不能出了一个亡国之君!大王若是不肯,就不要怪臣冒犯了!”

扶余真说着,伸手抽出了腰上别着的宝剑,擎在手中,朝着义慈王走了过来。

“你你”义慈王被吓得慌忙起身,绕到了王座之后,大声道,“扶余真,你你竟敢弑君!”

扶余真双眼通红,大声道:“臣这么做是为了全大王的名节!还请大王见谅!”

义慈王原本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公子哥,被扶余真逼得连连后退,都忘记了自己的腰上也别着一把宝剑,这把剑还是当年高祖皇帝赐给百济前任大王的礼物。

“来人啊!来人啊!快来救救寡人!”义慈王被吓得哇哇大叫起来。

可是这时候哪里还能有人过来护驾,唐军都要打进城来了,一个个只顾着逃命,可怜的义慈王当真成了个孤家寡人。

眼看着扶余真手中的长剑,就要穿胸而入,一声弓弦之声响起,一支羽箭正中扶余真的后背,从心窝处露出了一个箭头。

“大唐定襄道行军大总管麾下薛仁贵在此,百济王还不早降!”

#¥#¥#¥#¥#¥#¥#¥#¥#¥#¥#¥#¥#¥#¥#¥#¥#¥#¥#¥#¥#¥#¥#¥#¥#¥#¥#

倭国的援军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当倭国大军驶出日本海,奔袭仁川港而来的同时,百济的王城泗沘,已然被唐军完全控制在了自家的手中。

踩着满是血水的青石板路,杜睿以征服者的身份,一路步行着走进了这座百济的王都,喊杀声还在不时的传来,一些负隅顽抗的百济军队逐渐的扑上来的唐军压缩在了泗沘城的各个角落,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死亡的结局。

“传令下去,速速解决城内残敌!负隅顽抗的一律杀无赦!”杜睿的声音冷冰冰的,不带一点儿感情色彩,就好像此时的天气一样。

苏麟一拱手,道:“是!小弟这就去料理!”

苏麟纵马去了,留在杜睿身边的秦束问道:“兄长!城中的百姓该如何处理?”

秦束说着,眼神当中还带着嗜血的光芒,这小子一路杀过来,看得出已经杀出了狂性,杜睿见状,不禁微微皱眉。

“百济与我并无深仇大恨!且放过他们!可仿照高句丽例,尽皆迁移到中原去,不能将他们留在此处,给我们找麻烦!”

对于朝鲜半岛的处置,杜睿已然有了章程,只待回朝之后,禀明太宗,便可以抓紧办理,三韩遗民,自然要全部迁徙出去,留下这片地方,可以让给岭南生民,岭南困苦,发展不已,朝鲜半岛虽然多丘陵,多山地,但总归还是要比岭南强出不少。

“今日该是上元佳节了!?”杜睿突然问了一句。

秦束仔细想了想,道:“对!兄长真是好记性,今日正是上元佳节!”

杜睿幽幽一叹,道:“每逢佳节倍思亲,当初在海外,就不曾过这个节日了,没想到如今回转大唐,却还是看不到长安的灯会!”

秦束道:“兄长可是想家了?”

杜睿笑道:“你便不想?”

秦束嘿嘿一笑,道:“怎能不想,卓儿如今也不知道怎样了!”

秦用,秦束的母亲早亡,父亲秦琼也病故了,如今两兄弟在外征战,却将娇妻撇在家中,如今恰逢佳节至,岂能不想念。

杜睿笑着拍了拍秦束的肩膀,道:“料理了此间事,便回转长安,说不得还能赶在下元节回去!”

“兄长!”薛仁贵招呼了一声,飞奔而来,浑身上下满是血水,原本雪白的明光铠,此时都已经被鲜血浸染的,分辨不出原来的颜色了。

杜睿看着,不禁有些担心,道:“可是受伤了?”

薛仁贵笑道:“不妨事,都是百济人的,那些猪猡根本就没伤到小弟!”

杜睿一笑,道:“这就好!百济王如何?”

薛仁贵道:“百济义慈王君臣,如今都已经被擒,就在大殿之中,兄长可要去瞧瞧!”

杜睿摇摇头,他对这个亡国之君完全没有半分兴趣,道:“且带下去,严加看管,他日与高宝藏,金春秋一并押解回长安,交给圣上发落!”

这时,分散城中各处剿杀残敌的将军们,也纷纷赶了过来,见皇宫已经被攻陷,一个个不禁喜笑颜开,纷纷对杜睿拱手道:“恭喜大帅,平定三韩,立此不世之功!”

杜睿淡淡的一笑,摆了摆手道:“诸位辛苦,本帅自会以实录功,交由圣上区处封赏!”

正在此时,一只鹞鹰自东南方向飞了过来,冯照伸手一接,自鹞鹰的腿上取下一张纸条,递给了杜睿。

杜睿结果一看,脸上的表情顿时就变了,冷笑一声,道:“当真是不知死活!”

一旁的苏麟见状,问道:“兄长!何事如此!?”

杜睿将字条传了下去,道:“小小倭国,也敢和大唐为敌,本帅不去找他,他倒是自行送上门来了!”

其余诸将此时也都看过了字条,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好不容易平定了三韩,倭国却又来寻衅,对倭国,这些大唐的骄兵悍将可是半点儿好感都欠奉,当初国上面那一句“日出之国天子致日落之国天子”,可是爆了全体大唐人的丹田,要不是这几年,先是突厥,薛延陀,西域,吐谷浑,契丹,三韩,连番为乱的话,那么一个小小的倭国,早就被这些大唐猛男给踩平了。

他们不去主动寻衅也就罢了,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倭国居然胆敢上门来捋虎须,当真是不知道死字该怎么写了。

“兄长!倭人无辜挑衅,决计不能轻饶!”秦束第一个就跳了出来。

“对!大帅,倭人既然来找死,打就是了!”秦用也跟着在一旁帮腔。

秦家兄弟两个和他们的父亲秦琼一样,都是战争狂人,当年秦琼在世的时候,因为长年征战,受创无数,太宗登基以后,便不曾有过征战沙场的机会了,人们都说秦琼这一辈子的仗没有打够,没想到如今却转嫁到这对兄弟身上了。

其余众将,见被秦家兄弟抢了先,也不敢落后,连忙道:“愿为大帅驱驰!”

对这些战场上的厮杀汉来说,什么过节不过节的都是小事,有仗打才是最为关键的,有战事,就意味着有军功,有军功,就意味着能够光耀门楣,这些人的父辈哪一个不是名满天下的战将,秦琼,尉迟恭更是被后世演绎成了门神的猛人,他们的儿子哪里会畏惧战争。

“好!”杜睿笑道,“此间事已了,来日便发兵仁川港,让那些倭人知道,什么叫做大唐天威!”

接着杜睿又开始做布置,苏麟作为杜睿最为倚重的将军,被他留在了百济,安定地方,剿杀叛乱,其余诸将,杜睿尽皆带着,点起了四万人马,转天便朝着仁川港杀奔而去!

#¥#¥#¥#¥#¥#¥#¥#¥#¥#¥#¥#¥#¥#¥#¥#¥#¥#¥#¥#¥#¥#¥#¥#¥#¥#¥#

在原本的历史当中,高宗在联合新罗,攻灭高句丽和百济之后,为了稳定朝鲜半岛的局势,唐军主力便撤离了百济,将百济旧土尽皆送与了新罗。

百济武王从子鬼室福信不甘心失败,与浮屠道琛据周留复叛,进围泗沘唐军刘仁愿部。高宗急令刘仁轨为检校带方州刺史,出兵救援刘仁愿部。途中,在熊津口与道琛交战,道琛退守任存,二刘唐军会师。

而后,鬼室福信以争权故杀死道琛,并遣使入倭国,请迎质子扶余丰即王位,并乞师救援,同时向倭国皇极天皇献唐军俘虏百人。为了争取一个进军大陆的机会,倭国皇极天皇应允,并开始为救援百济作准备。

公元661年正月,倭国皇极天皇决定亲征以救援百济,移驾九州长津。然七月,倭国皇极天皇病故,太子中大兄皇子称制,是为倭国天智天皇。

八月,倭国天智天皇派遣阿昙比罗夫等救援百济。九月,倭国天智天皇派遣狄井槟榔等护送扶余丰返回百济,鬼室福信将之迎入周留,挟制扶余丰即百济王位。

公元662年二月,高宗诏令二刘唐军,若不可以战,则速归国,然而,刘仁轨上言以为可以与战。六月,倭国天智天皇诏命已先期进抵半岛的倭军发起进攻。倭军上毛野稚子等率兵二万七千人进攻新罗,夺取沙鼻歧、奴江二城,威胁唐新二军联系通道。

七月,鬼室福信见苏定方所部唐军北还,以为二刘唐军已无外援,放松警惕,为二刘唐军大败。而后,刘仁愿遣使归国报捷,并请求派兵增援。于是,得知倭国出兵百济的高宗,诏命熊津都督孙仁师率唐军七千人救援熊津。

由于倭军的介入,战争天枰此时已经倒向倭军和百济军了。然而不久,百济发生的巨变却从根本上改变了半岛局势。同年八月,鬼室福信为百济王扶余丰以谋反之罪所杀,百济国力受到极大的削弱。唐新联军在得到唐军孙仁师部补充之后,趁此百济动乱之机,击破熊津。不久,百济王扶余丰遣使向倭国求援,倭国水师进发百济。

公元663年八月,倭国水陆援军将至,百济王扶余丰派遣百济王子扶余忠胜、忠志及倭军留守周留,亲率军队赴白江口迎接。在此同时,根据周留一面临海,三面临陆的实际情况,击破熊津的唐新联军分为两路进击周留。

一路在刘仁愿、孙仁师及新罗王的率领下,由陆路进击周留,在陆上三面围困周留之敌。

一路在刘仁轨、杜爽及扶余隆的率领下,自熊津江由水路前往白江口,在水上阻断周留之敌的外逃之路。

八月十三日,刘仁愿、孙仁师及新罗王所率唐新陆军进抵周留外围。不日之后,唐新陆军开始进攻周留,守备周留外围的百济与倭国陆军因鬼室福信之死而士气低落,难以抵抗其进攻,周留外围诸城被逐一攻克,守军相继投降。唯有周留城外的任存城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唐新联军围攻数日不克。

至此,在陆路上双方军队形成对峙局面,战役成败即落到双方水军的对决上。一旦唐新水军击败倭与百济水军,唐新水陆联军即可合围周留,周留即克。

一旦倭与百济水军击败唐新水军,周留之敌则可得到外援,周留难克。

最终在刘仁轨的指挥下,唐新水军在白江口打败倭国百济联军,取得了华夏历史之上的第一次海战胜利,也使得倭国数百年不敢在踏足朝鲜半岛半步。

#¥#¥#¥#¥#¥#¥#¥#¥#¥#¥#¥#¥#¥#¥#¥#¥#¥#¥#¥#¥#¥#¥#¥#¥#¥#¥#

如今历史已经完全改变,百济刚刚被平定,还没有发生内乱,然而鬼室福信还是将倭国的援军给请了过来,数万水军直扑仁川港。

此时的刘仁轨也还不是历史上那个打出了威名的大将军,尚且默默无闻,然而他的才能,杜睿是绝对不会怀疑的,不然的话,也不会将数万水军,尽皆交到他的手中。

探查到倭国水军将至,刘仁轨当即率领的唐新水军数万人,分乘一百七十艘盖伦战船进抵仁川港外围,停泊在海面之上,并按照命令列出战斗队形,严阵以待。

当日,倭国水军四万余人,乘坐一千多艘战船抵达仁川港外围海域,双方水军于此遭遇。倭国水军经过简单布阵之后,率先冲向大唐水军水阵。

由于唐军船皆是盖伦巨舰,舰身大而坚,利于防守,而倭国军船多是舢板小舰,船小而薄弱,不利于攻坚,双方战船一经接触,倭国水军立刻便处于下风。丧失了二百余艘战船之后,慌忙将战船撤回,并重新整队布阵,与大唐水军继续对峙。但此时,刘仁轨却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立刻重整水阵坚守。

倭国水军旗舰之上,刚刚登基御极的天智天皇也是愁眉不展,他完全没想到唐军水师战船威力居然如此强大,倭国的水军撞上去,根本难动分毫。

“唐人战船高大坚固,今日战之不胜,如之奈何?”

原本以为兴大兵而来,定然能一战而竟全功的天智天皇没想到第一天遇着唐军的水师就撞了个头破血流,如此一来,还谈什么大陆梦想。

倭国水军统帅来岛大津沉吟片刻后道:“唐军水师全仗战船高大坚固之利,其船大,定然笨拙,于海上行使,转向定然不便,来日可使一军突入敌阵,我等争先,彼应自退!”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