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议事(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既然连枢密使富弼都成立帝国军事参谋部的建议都没有什么异议,其他几位文官更是说不上话了,宰辅韩琦由于当年自己对待狄武襄的问题上心中有愧,有了这个军事参谋部,可以很大的避免狄武襄事件的重演,再加上提出这份策论的人正是在自己的义子,他当然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英宗赵曙见这几个朝廷重臣都同意建立军事参谋部后,也满意的点点头,这是他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了。剩下关于参谋部的结构和功能,王静辉的策论中都有详细的记述,他们根本不用费心在那里瞎琢磨,审议了其中的款项没有什么违背大宋传统的问题后,便原则上以这个策论所提出的框架准备着手建立军事参谋部了,不过在此之前当然会在后天的紫宸殿百官议事的时候把这个消息抛出来,有了这几位重臣的同意,其他大臣也说不出什么,通过那是肯定的。

既然成立帝国军事参谋部已经成为定局,那这个新成立的机构最高领导便是还在汴都开封家中叹气的郭逵了,参谋总长的位置非他莫属。当初就是因为英宗赵曙贸然启用郭逵出任枢密副使,才使得他成为文官眼中的靶子的,差点儿把他逼向第二个狄武襄,英宗赵曙对此也是心怀歉意,这个位置当然属于他了。

领导参谋部的参谋总长在大宋军方的地位仅次于枢密副使,虽然只是对皇帝、枢密使、宰相三人负责提供军事分析,权力有限的很,但这个职位对于从边疆立功调回汴都地将领们来说。更是一种荣耀。除了少数人喜欢当个知州、判官、节度使外,大多数还是希望能够在军事上一展所长。继续和军队保持联系。在这些立功将领地眼中,参谋总长或是能够进入军事参谋部,这是对他们统兵能力的一种肯定,尽管现在看起来这个参谋部更像养老院。

福宁殿议事后。在家中地郭逵很快便得到了他即将出任第一届帝国军事参谋部参谋总长的职位的消息,心中喜不自胜,这样的结局对他来说是最为美妙地,打了胜仗被削职在武将心中是很受打击的,尽管他知道参谋总长没有什么权力,但地位却是枢密副使,名声上可比出任渭州判官要强得多,这也是大宋压制武将的传统,在这点上他还是非常清楚的。

郭逵当然知道这个成立军事参谋部的设想是驸马王静辉所提出来的,想到驸马。他现在也是非常关注,因为自己和同样要出任副参谋长的陆诜能够在西北宋夏交战的时候,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这中间没有王静辉改装的武器,是十分困难地。毕竟还是属于冷兵器作战时代,王静辉所改良的大威力火器在郭逵等将领的眼中还是远不如高速发射的床弩威力大,尽管西夏皇帝谅祚最后是被地雷给炸死的,但没有操作简便。发射速度快的床弩,大顺城很难面对几万西夏精兵幸存下来。

在得知自己的命运没有什么大碍后,郭逵现在最想做的便是和身在楚州地王静辉取得联系,看看这位驸马爷心中还有什么好东西没有贡献出来,当初王静辉给他这几件东西的时候,那种“挤牛奶”的痛苦经历。到现在还让人想发笑。

福宁殿议事讨论的不仅是王静辉再次提出建立帝国军事参谋部的问题,还有另外一项——青苗法,这是王静辉专门为拖延王安石而准备的。王静辉知道英宗赵曙早就对他地参谋部设想表示同意了,唯一的顾虑便是枢密使富弼不愿意看到枢密院的职能被分割,会以辞职来抗衡,所以在重新修订参谋部职能的时候,再次削减了他设想中参谋部职权,以降低富弼反对的可能性。王静辉知道富弼岁数已经很大了,再加上他曾经在濮议当中和英宗赵曙与宰辅韩琦唱对台戏,如果不是考虑到富弼巨大的政治声望,他的辞职会是赵曙非常乐意见到的。

王静辉希望等到富弼离开枢密院后,再找机会加强参谋部的职权,尽量完善参谋部的职能,让它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到时候没有富弼这样强势的政治人物来阻挡,这样参谋部的进程会更快,而现在也只能暂时充当“养老院”,来收容那些文官眼中容不下的武将了。

王静辉写的关于青苗法的“非正式”奏章,还有后面附上的关于帝国现今经济状况的分析,这些让当初接到信件的颍王赵顼欣喜不已——王静辉当上驸马后,很少这么大方的。当他仔细阅读后,又产生了很大的疑惑,对于借助商人的力量来达成治国目标的可能性,他心中存在着巨大的疑惑,不过王静辉的策论总是能够给他新的启发和灵感,并且策论中对于实施方法也写得很完善,心中虽然很疑惑,但总体看起来却是非常的合情合理。颍王赵顼当然知道英宗赵曙把王静辉弄到楚州当军州事是为了什么,但他还是希望王静辉能够离他近点,最好还是在驸马府和他做邻居最好。

当福宁殿中的朝廷重臣看过王静辉写的青苗法草案后,心中都各自有自己的算盘了,实施青苗法可与成立军事参谋部完全不同。现在大宋的高利贷行业可谓是利益巨大,放贷利息基本上都是三成起价,大多数都在四到六成,甚至翻番也不足为奇。

这几个人当中除了欧阳修等少数人与这方面没有瓜葛外,其他人的家族或是背后的势力那个没有沾过?尤其是身为三司使的计相韩绛,河北韩家是数一数二的大地主,每年从农民手中收取的利息可是一项家族最主要的财源之一。虽然王静辉的方法看起来绝对是个良策,对农业生产肯定有促进作用,但韩绛升职到三司使后,便越来越觉得王静辉在楚州所实施地新方法。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地话。很可能会推广到全国,家族的根基在河北。这当然不可避免,对此韩绛心中还是有所计算地。

与韩绛有相同想法的人很多,但在福宁殿中,韩绛与其他几个朝廷重臣相比。其影响力实在是太微弱了,宰辅韩琦和枢密使富弼对此虽然有影响,但还不足以动摇根基;而司马光和欧阳修根本就不在乎这些,相比起来他们两人是这些人当中最不在乎的;赵桀,韩绛等人因为利益关系太重,所以有些反对,但宰辅韩琦还没有说话呢,哪里轮到他们?对于韩琦的权威,虽然他们地家族势力深厚,但他们可没有王陶那个老家伙这份勇气,所以选择默不作声。静观其变。

虽然王静辉写的青苗法实施的草案所用的办法让他们有些摸不准,但每个人都能够看到青苗法中的好处,不过这不仅会严重侵犯了高利贷行业,连带着对热衷于土地兼并的人来说也是一次打击。现在在宋朝,农村盛行高利贷,利滚利是较为常见的利率,实施上已经成为农民破产、土地兼并的一种形式,对帝国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但中间牵扯的利益很多,所以宰辅韩琦在这个问题上拒绝发言。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